丁一深知,光有感動不夠,光有激情也不夠。
慈不掌兵,要想他們訓練有成,必須有強烈的紀律意識,必須有強烈的團隊精神。
從這六十六人的眼神中,丁一感受到了堅如磐石的信念,豪氣干云的斗志,一往無前的決心。
丁一斟酌用詞,下了決心,又用足了底氣,一字一字喊出。
“族人安危,系于我身,凡有號令,有死無退?!?br/>
十六個字,一字一頓,目光銳利,神情堅定,似是約束,更象誓言。
六十六人聽得神情肅穆,木大力和木強等幾個部落首領,不由細細品味。
品味之中,木大力忽然眼神一亮,這是誓言,木族從此將走向強大之路。
口中有聲,品味之中不覺復誦起來,隨后身邊木強也在品味之中,復誦出聲。
漸漸的復誦的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隨著聲音越來越大,似乎大家都有了理解,理解之中,有無限熱情被點燃。
最后,所有人揮舞著拳頭,齊聲吶喊。
“族人安危,系于我身,凡有號令,有死無退。”
丁一為什么斟酌,為什么下決心,因為他有長遠打算。
他要將這十六個字,作為訓詞,在丁一眼里,這是一支軍隊的雛形,十六字就是軍魂。
后來,這六十六人變成輝煌戰(zhàn)隊,變成輝煌三軍,這十六個字成為三軍的靈魂。
再后來,復生謀取西北衰荒,輝煌三軍成復生軍團,名字雖變,軍魂未變。
而這一天,也被后人認為是輝煌三軍和復生軍團的誕辰。
丁一著實在這六十六個人身上花費心血,動員結束,就開始安排訓練事宜。
萬事開頭難,最難的是只有自己一人教,好在丁一早有周全考慮。
練武不練功到頭一場空,丁一采取輪流講輪流訓的方法,給一個隊講解時,另外五個隊就訓練基本功。
最初,丁一重點講的都是氣息流轉之法,取名易筋經,這是古風在曲折小徑中悟出來的。
小徑如同凡人,不能修煉,被古風探索出氣息流轉之法,不入七煉,卻得如七煉強悍身體。
易筋經從此問世,因為它不具備修煉條件也能促進身體進化,強大如斯,后世流傳,名震天下。
丁一教授易筋經的目的,就是期望在沒有修為的情況下,找到身體能夠進化的方法。
自己的身體根基被毀,如四面透風的破布袋,無法修煉,難以再進,正好將精力花在他們身上。
氣息流轉之法,能被古風研究出來,丁一也感嘆不止,深為父親的才智折服。
氣息在身體內流轉,就如同能量在天地之間運轉一樣,是同一個道理。
丁一從卜怪那里傳承陣法知識,天地間也好比一個大陣,灰色虛無牽引,完成元素融合,聚集成天地萬物。
人體其實也好比一個大陣,也有能量在流轉。
古風沒有陣法知識,因靈丹吸取天地能量,才想到將這些能量,引導體內流轉。
在無法修煉的情況下,又無陣法知識,卻能找到增強體質,甚至進化身體的方法,只能說古風天才。
丁一融匯陣法知識,對古風摸索的氣息流轉之法,理解更加深刻,并針對性的進行了補充完善。
感受之下,丁一對身體內能量屬性分布,了解的一清二楚。
大循環(huán)、小循環(huán)、內循環(huán)、外循環(huán)、單循環(huán)、共生循環(huán)、鑲嵌循環(huán)、重復循環(huán),等等。
不過他也只能感受,別人能引導,他卻不能,身體根基受損,能量流轉受阻。
因此只能感受,不能訓練,這也是他身體根基受損的本質所在。
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將能量有效利用起來,就是氣息流轉之法。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的身體不是一成不變的。
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受內在因素的影響,甚至情緒波動、感情變化、心理挫折,都會使循環(huán)發(fā)生變化。
雖然整體循環(huán)趨勢不會發(fā)生改變,但是有些循環(huán)將因此發(fā)生變化,有的變強,有的變弱。
我們時常發(fā)現(xiàn),有些人受到強烈刺激,有的可能暴發(fā)出比平時大數(shù)倍的力量,有的可能癱軟無力如同爛泥。
就是能量循環(huán),短時間內發(fā)生巨大變化造成的。
也可能肇生無效的循環(huán),占用了身體資源,無故耗費能量。
比如,有人怎么吃都不會胖,有人喝涼水也瘦不下來,就是肇生無效循環(huán)的緣故。
又有可能引起某個循環(huán)消失,身體某個部位因此得不到能量供給,出現(xiàn)功能消退。
這些我們日常也能發(fā)現(xiàn),比如偏癱、癡呆、失禁、手中殘缺等等。
當然這種癡呆是真正的癡呆,與丁一自我封閉的癡呆,完全不同。
丁一琢磨出來的氣息流轉之法,原理就是有意識的調節(jié)身體內部的能量循環(huán),達到強身健體、機能進化的目的。
因為各人特點不同,所以氣息流轉之法分為兩步。
第一步是調節(jié)循環(huán),使身體循環(huán)恢復正常,氣息流轉因此初見功效,丁一將第一步稱為功法。
第二步是強化循環(huán),卻要因人而異,各人有各人的天賦,針對性強化,極易促成身體機能進化,發(fā)生質變。
如同得道成法,丁一將第二步稱作心法。
第一步最難,丁一花費大半年時間。
根據(jù)六十六人身體循環(huán)存在的不同缺陷,逐一傳授逐一彌補,才使六十六人的身體循環(huán)克服缺陷、拋棄冗余、恢復正常。
個別確實愚鈍,哪怕丁一手把手教、口對口傳,還是無法理解,丁一自己又提不起修為,幫不上忙,只得任由那點缺陷存在。
第一步結束,這六十六人都有明顯變化,氣息更加流暢,身體更加強壯,沉疴宿疾不治而愈,都感到自己的生命力無比旺盛。
氣功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丁一反復叮囑,務必要時常練習,不可荒廢,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勞永逸,雖初有成效,還要時常練習,時常鞏固。
隨后,又花費約半年時間,針對各人天賦特點,分別教授強化身體的氣息流轉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