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酒從中午喝到晚上,其他人不知道,反正秦奮自己是鉆桌底了。迷迷糊糊的感覺自己被人抬到床上,就睡著了。
話說兩頭,呂衛(wèi)一路趕回蘇州府。趁著天還為黑,連忙寫了一封信,飛鴿傳書到北京的北鎮(zhèn)撫司衙門。信里說了秦奮的種種事跡,并拿到了香皂的代理權(quán),還附上了自己對秦奮的一些看法。
信鴿的飛行速度還是挺快的,曲線飛行速度達到了每小時88公里。而蘇州府到京城直線距離1000公里左右,曲線距離1200公里左右。
呂衛(wèi)是下午5點多放出信鴿的,所以北鎮(zhèn)撫司,應該在第二天早上6點到7點,才能收到消息。
萬歷二十六年十月初三,因小冰河氣候的原因,京城已經(jīng)下了初冬的第二場雪,整個京城都籠罩在一片銀裝素裹之中。
這天上午巳時,因為皇帝又沒上朝,而不用去站班的駱思恭。正坐在皇城的正門承天門,千步廊西側(cè)的錦衣衛(wèi)衙門中,喝著小茶,看著南北鎮(zhèn)撫司和各個千戶所,遞上來的密報或者文書。
突然看到了前兩天去信,讓蘇州府錦衣衛(wèi)調(diào)查的,那個賣香皂的百戶有有消息了。連忙仔細看了看,合上折子就出門前往宮內(nèi)。
一路穿過皇極門,來到乾清宮,讓殿門執(zhí)守的太監(jiān)進去通報,便等在了殿門外。
萬歷怠政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已經(jīng)有十一個年頭了,連寧夏之役,和基本已經(jīng)結(jié)束的朝鮮之役,都是通過司禮監(jiān)傳遞奏折的。怠政的原因據(jù)傳有很多。
比如身體有病。萬歷帝身體不太好,經(jīng)常生病。萬歷帝10歲登基,在位48年,二十多歲以后就時常以病免朝,到后來甚至創(chuàng)下了28年不上朝的紀錄,其糟糕的身體情況無疑是重要的原因。而其癥狀始終是“頭暈目?!薄ⅰ吧眢w發(fā)軟”、“目疾足痛”之類的虛損癥狀,只是程度越來越嚴重,到其后期,已經(jīng)是神思恍惚,步履艱難,連耳朵都近乎失聰。
萬歷帝22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著手安排自己壽宮的建造,并在建造過程中,屢次視察與過問,這就是后來的定陵。陵墓耗時5年完工,這一年,萬歷帝才不過28歲。雖然古代帝王在活著的時候籌劃陵墓并不少見,但像他這般年紀輕輕就想到生死問題,而且如此重視,顯然與其身體虛弱,自感生年不永有關(guān)。
但也有說法是,為了擺脫張居正、馮保和李太后三人懸在頭上的戒尺。親政后任性、倔強,這個時候就養(yǎng)成了。
又或者是,因為沒有競爭。兩個哥哥都早死,弟弟朱翊镠是同母,也不存在皇位競爭。所以他登極前沒有競爭,坐上皇帝寶座以后,又遇到一個所謂的太平盛世景象,就越發(fā)放縱自己。
再加上萬歷帝比較任性,固執(zhí)倔強,個性乖戾,一味從心所欲,便漸漸怠于政事。
最大的一個原因還是怕被群臣罵。明朝是頗講言論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們可以放開了提意見,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后宮瑣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盡管說來,不要害怕得罪皇帝。
明代君主不愿背上“昏君”、“殺諫官”的罵名,實在氣極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頓而已。敢于罵皇上,直接罵,毫不留情地罵,在中國歷史上以明朝最為突出。
有人把萬歷帝描繪成一個好色、貪婪、殘暴、昏庸、無能、懶惰……總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無是處的皇帝。這不是進諫,簡直就是人身攻擊、誹謗侵犯名譽。
但萬歷帝最后給他的處分不過是革職為民。這以后,給萬歷帝上書進行無端謾罵的官員更是絡繹不絕,對這種群狼式的圍攻、暴風雨式的謾罵,皇帝沒了脾氣,只能裝聾子不理睬。萬歷帝選擇了沉默,選擇了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