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余家的日子過得很滋潤。
尤其是最近農忙來臨,大家都在地里忙活著,沒人來打擾他做小買賣兒。
余天的雞蛋賣得越來越順手。
價格合適,小嘴兒很甜,已經給不少人留下了好印象。
兩三天的時間,他總共賣出去將近一千個雞蛋。
每個利潤在四分錢左右。
扣除掉路上碰碎的,他又賺了四十多。
對于這幾筆收入,李婉柔自然是很滿意。
但余天卻覺得太少了,根本算不上多。
八十年代,遍地都是黃金,可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富翁。
雖說有不少村民看見了余天倒騰雞蛋,但他們也不敢輕易嘗試。
要想發(fā)財,不但要有機遇,還得有膽識。
運氣也是重要的,勇氣更加重要。
試想一下,騎著自行車托著好幾百個雞蛋進城。
倘若是摔了跟頭,那幾十塊的本錢,可立馬就化作烏有了。
幾十塊,是一兩個月的工資。
這樣的生意,一般人不敢冒險。
余天賣完雞蛋,正值中午。
這次來縣城,他還特地裝了一些黃鱔,掛裝在前車把的小塑料桶里。
他揣好毛票,騎著自行車,在縣城四處尋找。
如果沒記錯的話,他前世離開縣城之前,曾經在一家面館吃過一次美味的鱔魚面。
老板人很好,手藝也不錯,做的面一點兒不腥,頗有味道。
半小時后,余天終于根據(jù)記憶,找到了地方,把車停在面館旁邊。
鱔魚面館開在街邊,攤子就支在馬路上。
幾張桌子和凳子散落在周圍,不少食客落座,品嘗著鱔絲面條,生意還算紅火。
“來了?吃一碗?”
見余天是騎著自行車來的,小老板操著外地口音打招呼,表現(xiàn)的蠻熱情。
“來一碗!多加辣子!”
余天沒直接談生意,落座后,叫了一碗面。
這味道真不錯,根根絲狀的鱔魚落在面上。
紅色的辣子白色的肉絲,香氣撲鼻。
一下又把余天的記憶拉回曾經離開縣城的那天。
深吸一口氣,他幾口吃完。
擦了擦額頭上的細密汗水,心滿意足付了面錢,他才開始和老板套近乎。
“老哥,你手藝真棒,鱔魚味道鮮美,一點兒都不腥。嫂子這搟面的功夫也很好,面條勁道,很有嚼頭!要不是我肚子太小,還真想再來一碗!”
余天先是說兩句好聽的話。
這種話,誰都愛聽。
“是吧?這是我們家祖?zhèn)鞯氖炙嚕矚g吃的話,您常來!不夠的話,隨時說,我給你加面!”
小老板一邊遞給老板娘面團,一邊回應著。
“你這鱔魚從哪兒買的?價格多少?”
余天又問了兩句。
“在水產市場,五毛錢一斤?!?br/>
八十年代的人都挺實在,也沒啥隱瞞,小老板脫口而出。
豬肉價格在七八毛錢,比黃鱔要貴上一點。
當然,這是在八十年代。
要是放在21世紀的話,黃鱔的價格,反倒要比豬肉貴上幾倍乃至十倍。
“五毛?有點兒貴了。你看看我的貨怎么樣?我這都是田里抓的,純野生,一斤才賣四毛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