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根底下了,又是小年又是大年,甚至是年后的拜年,大日子小日子多的是,親戚朋友串門訪客,幾乎天天都得雞鴨魚肉伺候,所以說,這走地雞鴨到了年底,可以說是非常緊俏的東西了。
之前的潮流就是土雞受歡迎,畢竟要比那些養(yǎng)殖場的普通肉雞好。
現(xiàn)在則是清河村的走地雞,成了遠近有名的暢銷品。
好不容易過個年關,大家都要面子,自然撿最好的買啊,再說了這走地雞一百五十元的定價雖然有點小貴,但還是在大部分消費家庭的承受范圍內。
過個年就是過個癮,誰還在省這點錢啊,所以清河村年前年后,來買雞鴨的人可以說是絡繹不絕。
村里的老人看著這每天來村里買雞鴨的私家車連成串兒,那全都是笑的合不攏嘴。
清河村啥時候這么熱鬧過啊,那些城里人全都爭著搶著,來買自己村子養(yǎng)的雞鴨。
老村長跟賀繁站在村口,看著這‘車水馬龍’場景,不由感慨的說道:
“孩子,要不是你,咱們村子哪能有這年景啊,二大爺?shù)么砣迦烁兄x你?。 ?br/> 賀繁則謙聲說道:
“沒什么二大爺,這是我應該做的。”
“你這孩子,不該謙虛的時候就不要謙虛,我都聽村子里的孩子們說了,這些天賣雞鴨都賣了上十萬塊錢了!老頭子是泥腿子,一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錢啊,這才幾天啊,村子賬上就有十萬塊了,大伙兒的苦日子算是熬出頭了?!?br/> 十萬塊賬,換算成雞鴨也就六百來只的樣子,這還只是剛開始,等到后面這個數(shù)字肯定會暴漲。
清源縣加揚城,那可是有著幾百萬的人口呢,消化青河村這山頭上二十萬只雞鴨根本不算回事!
所以,賀繁已經(jīng)早早向之前那養(yǎng)殖場追加了訂單,足足又訂購了五十萬只雞鴨苗。
很快,這些雞鴨苗就會運送到清河村來,反正養(yǎng)殖的幾個山頭夠大,再放五十萬只雞鴨苗上去也是小意思。
看著絡繹不絕的進村顧客,賀繁想著不能浪費這么好的流量啊,笑著對老村長說道:
“老村長,咱們村子這么大的人流量,都快趕上小點的旅游景點了,讓咱們村子的那些叔伯嬸子也別閑著啊,把家里的什么農產品,自家做的小吃食,比如米糖果啥的,全都給擺在街上,賣給那些城里人??!”
這年頭,農村的土特產在城里人中還是十分有市場的,這么好的機會,不利用一下這不是浪費么,老村長聽了也是恍然大悟,拄著拐棍就往村里走,邊走邊說:
“還是你們年輕人腦子好使,我這就挨家挨戶的去通知!”
老村長挨家挨戶的通知完后,村民們都紛紛把自家的什么芝麻片,米糖果,腌的咸菜,總之只要是能跟土特產沾的上邊的東西,全都給拿了出來。
就搬張桌子擺在那些城里人上山下山的必經(jīng)道路旁,然后,讓自家孩子叫賣起來。
買雞鴨的人一多起來,這些東西自然也會有人順手買點回去,這些土特產的價格比城里那些小商販賣的要便宜很多,顧客買的滿意,村民們也能賺點小錢,臉上都樂呵呵。
清河村走地雞鴨的名頭,就跟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
揚城和清源縣的求購者,每天都是絡繹不絕,甚至是還有別的市縣聽說了這清河村著正宗走地雞的名頭,都專門開車過來購買。
這些開車過來的顧客,有的還帶著采購任務,幫這個親戚買兩只,那個朋友買兩只,有些人甚至一次性能買了二十多只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