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郡
邯鄲郡現(xiàn)在是趙王趙歇的地盤,因為霸王的大敗導(dǎo)致歷史上六國的后代都沒能稱上王,不過地盤是占據(jù)下來了。
趙歇高居于上座,盡顯主人公的氣魄。
其余主角紛紛入場:分別為魏王魏豹、齊王田廣以及燕王。
四王今日相聚于此,只為探討一個主題,抗秦。
待四王坐下,便有一人走上前來,此人高高瘦瘦,瘦長的馬臉上長著兩撇胡須,此人正是魏王的謀士蒯通。
四王皆認(rèn)識此人,今次諸王能夠共處一室,商討抗秦大業(yè),全賴此人的不斷游說!
“在下蒯通見過諸位諸侯王!”
“蒯通先生莫要多說閑話,我等今日前來只為抗秦大業(yè)。”魏王急不可待的說道。
自從知道扶蘇擴(kuò)充長城軍團(tuán),然后又收編了二十萬的征南軍團(tuán)后,魏王便沒有睡好過一次覺。
他的地盤在三川郡,扶蘇北伐,他便是第一個被攻擊的目標(biāo),所以在坐的所有諸侯之中他是最急的。
“魏王莫急,還且待我將抗秦的優(yōu)勢一一說來?!?br/> 見蒯通這么說,魏王也只能耐著性子,誰讓蒯通是他的謀士呢?
各位諸侯們也紛紛露出興趣的神色,他們組成抗秦聯(lián)盟的原因不過是因為,按照秦律根本沒有諸侯這種稱謂,他們想要保住如今的地位只能抗擊大秦,而大秦連霸王都打敗了顯然不是一家一姓之力可以對抗的,所以大家才會聚集起來,只為自保。
蒯通見到諸侯們好奇的神色,心里歡喜,面上卻不露聲色道:“那扶蘇小兒雖然擊敗了霸王和五十萬聯(lián)軍,然而天下之人反對大秦嚴(yán)苛的刑法之事,卻是有目共睹的。”
“秦法不改,暴亂便不會止息,此乃大秦之罪一也!”
諸侯們紛紛點頭,秦法的嚴(yán)苛是他們眾目昭彰的,之所以會有農(nóng)民起義,便是那律法嚴(yán)苛的致人死地。
“扶蘇小兒初登大典,羽翼未滿,朝中勢力屈服于他的武力,但是未必會心甘情愿,君臣不和,離心離德,此乃大秦之罪二也!”
“扶蘇小兒濫用律法,赦免奴隸和賤民,致使天下貴族無人可用,此乃大秦之罪三也!”
“有次三點,便可說明大秦內(nèi)憂外患,矛盾重重,看似繁花似錦,實則如烈火烹油,稍有不慎便會化為灰燼,我等這番便是商討抗秦之策?!?br/> “今日聽先生一言,才明白此前竟然是一葉障目了,有先生此等大才,何愁秦軍之患?!?br/> 諸侯們一聽蒯通所言,頓時覺得很有道理,自認(rèn)為得到蒯通太晚了,以至于他們失去了最好的機(jī)會。
“秦軍今日以聚集四十萬大軍,還有那等神罰之器,我等要如何阻擋?”燕王惴惴不安的說道。燕王乃是當(dāng)年太子丹的后裔,然后這些年燕國的沒落,將燕王的膽氣也消弭掉了。
諸侯們聞言不喜,但也不得不承認(rèn)這些話的真實性,霸王與五十萬聯(lián)軍大敗的原因隨著那場大戰(zhàn),早已傳播開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有著神罰之稱的器物。
傳聞便是此等器物導(dǎo)致聯(lián)軍的大敗,即便是霸王之勇,竟也不敵。
在坐的諸侯們心中有數(shù),他們有一個算一個比之霸王都差之甚遠(yuǎn),那神物連霸王都能打的大敗,又何況是他們這些不及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