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心是一種心境表現(xiàn),除了赤子心,還有以前三藏系統(tǒng)提到的不動、慈悲、舍身、度世四種心境,這些心境是僧人追求的目標之一。
赤子,不動,慈悲,舍身,度世,代表了五種變化,五種明悟。
赤子是正視己身,不論好壞美丑,正視它們,坦然地接受他們。在這個階段人往往會隨性而為,行動跟著心情走,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這是跨出戒律的第一步,是后面四種心的基礎。跨出戒律不是不遵守戒律,而是不受戒律約束,又隱隱在戒律的范圍內(nèi)。隨緣就處在赤子心階段,
不動則是在正視己身的基礎上慢慢的讓自己從心里開始,不需要約束,自然順遂佛法。這與在戒律約束下的順遂是完全不同的,戒律約束下的順遂,是心里有了不好的想法,然后因約束而熄滅不好的想法,而處于不動心的人,心里壓根兒不會升起這種想法。與戒律相比,戒律就好像圈禁,不管你想不想出去,你都被固定死在了一個固定的地方,但處于不動心的人不需要圈禁,不需要四周的墻壁鐵籠,他本身就想站在那里不動。
赤子與不動,是對己身的修持,修成不動心,才算是己身圓滿無漏,達到不垢不凈的地步。
接下來的慈悲,是對萬事萬物的慈悲之心。不是說在這之前的慈悲是假的,而是到了這一步,才能明悟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佛家講抱著目的行善,雖行善事,福報會小很多。但實際上人們很難不抱任何目的地行善。
而到了慈悲心的階段,對于修成慈悲心的人來說,這些都很簡單。
舍身心則是更高的境界,除了某些特定時期之外,隨緣沒有發(fā)現(xiàn)過有記載的,修成舍身心的高僧。
舍身舍身,顧名思義,舍棄的就是自己。但又不單單是自己。
本來這世上能為了其他而舍身的人就已經(jīng)足夠少了,這個其他還要加上附加條件——不為自身一切相關種種。
也就是說,舍身的目的,不是為了任何跟自己相干的人或事兒。
至于舍身之后的度世,隨緣有所猜測,但他不認為自己的猜測是對的。一個能修成舍身心的人,僅僅是簡單的度化眾生就比他更高?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隨緣猜不透,知道答案的三藏系統(tǒng)說不明白,于是隨緣到現(xiàn)在也不懂最終的度世心究竟是什么意思。
……………………………………
隨緣是看過妖貓傳的,托李淵小兒子這具身體的福,當然,也許是自幼得聞佛法增長智慧,隨緣的記憶格外的好。他知道,白樂天空海二人會跟著金吾衛(wèi)首領陳云樵前往胡玉樓。
而在這之前,陳云樵的妻子春琴已經(jīng)通過一只黑貓的提醒,挖到了一箱子的錢。這也是陳云樵為何有錢夜夜胡玉樓的原因。
至于那只黑貓,已經(jīng)在隨緣到來的那個夜晚,進宮里用幻術殺死了被它弄瞎眼的皇帝李隆基。也是在當晚,倭國的驅(qū)魔師空海被召進宮里為七天七夜無法入眠的皇帝驅(qū)魔??上Э蘸J羌倏蘸#谪堅诳蘸C媲皻⑺阑实?,他卻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