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快亮的時候,雜物間里,李察端詳著手上的一晚上的勞動成果。
連同握柄在內,木刀全長60公分左右。
刀身微彎,刀刃流暢,整把刀的重心在刀弧處,扁圓握柄,直接連接刀身,握柄上方無格擋。
【想不到我還有木匠手藝方面的天賦?!?br/> 李察看著手上的木刀,頗感滿意。
“砰砰砰”,喬恩又來砸門了。
雖然一晚上沒睡,但是李察絲毫不覺疲憊??赡艿靡嬗谒惶斐晕孱D的飯量,李察感覺現(xiàn)在自己的身體精力越來越充沛。
也不知道這是面板的功勞,還是這個世界的古怪。
“李察,快滾出來干活兒了!”喬恩在門外叫喊。
“來了?!彪m然李察現(xiàn)在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練劍,但是他暫時還不想離開酒館。
畢竟,航海又不會,這島上又到哪里去找可以一天吃五頓還不用花錢的地方呢?
要知道,窮文富武,練劍可是個辛苦活兒,可能到時候李察的飯量,還會再上一個新臺階吧。
——————
深夜,酒館關門之后,李察一個人站在后院。
緩緩舉起木刀,李察擺出了一個最基礎的中段構型。
所謂構型,李察理解為架勢,和中國傳統(tǒng)武術中“架子”的概念應該是類似的。
在《劍道真解》的描述中,對于構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來說,構的作用在于實戰(zhàn)中攻防側重的轉換,而這種轉換在實戰(zhàn)中要求流暢而自然。
不同的構,連接起了所練習的型。
【不過,怎么知道的我的構型是否標準呢?】
雖然在《劍道真解》中,有對于各種構型的轉換、發(fā)力方式的描述,但沒有師父在一旁糾正,又如何做到和書上的描述一致呢?
會不會你以為是正確的出刀方式,但實際上是錯的呢?
【首先,無論是怎樣的構型,其持劍的手法,身體的姿態(tài),一定是“和諧”的。務必要使身體處于最容易發(fā)力的姿勢?!?br/> 李察保持著中段架勢,回憶著《劍道真解》上的描述,緩緩調整身形、重心,同時,放松因為握劍而僵硬的手臂。
隨著呼吸起落,李察瞬間振足揮刀,完成了一次素振。
所謂素振,即是揮刀空砍。
這仿佛兒戲一樣的修煉,在《劍道真解》中,被強調為重中之重。
其主要目的在于“掌控”二字。
每一次出刀,從腳底到小腿,從腰腹到肩膀,由大臂帶動小臂,然后手腕手指發(fā)力,瞬間出刀攻擊。
這一系列復雜的動作,由全身的骨骼、肌肉共同發(fā)力完成,其中的技巧,大有門道。
【嗯,該試試之前的想法了。】
李察打開了屬性面板,心念一動,面板上密密麻麻地列出了剛才揮刀所運用的骨骼和肌肉。
每一塊骨骼,每一塊肌肉的情況都歷歷在目,如掌觀紋。
李察調整標準,仔細觀察,不放過每一個變化。
【果然,剛才的揮刀,發(fā)力姿勢不正確,已經讓膝蓋有了細微的損傷。長此以往,我的膝蓋怕是要廢了。】
【不過現(xiàn)在,我可以根據(jù)屬性面板的記錄反饋,不斷調整,找到最適合我的發(fā)力方式?!?br/> 【嗯,只可惜這屬性面板的條目太過繁雜,也不夠直觀,要是可以轉換成圖像就好了。】
李察念頭剛剛轉過,屬性面板上密密麻麻的詞條就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半透明三維人物模型,模型與李察的身形一般無二。模型身上一塊塊骨骼、肌肉,清晰可見。
此時李察的模型在一遍遍地揮刀素振,正是剛才李察揮刀的動作。
隨著模型的揮刀,發(fā)力的肌肉閃爍藍光,而受到損傷的部位,則是閃爍紅光。
“——啊哈哈哈哈哈哈······造化!大造化??!有了你,何愁劍術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