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要將均田制、三長制、軍功授爵制作為教材一體教給學生?”
剛一回到高昌,衛(wèi)朔就將推出的均田制、三長制、軍功授爵制向楊翰和盤托出。
軍功授爵制還好說,畢竟之前楊翰已有耳聞,當均田制、三長制一出,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以楊翰多年處理政務的經(jīng)驗,自然一眼看出兩大政策的初衷皆是為了限制世家大族。其中均田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土地資源的壟斷,等于在挖世家大族的根;而三長制更是讓官府將手伸向社會最底層,打破了世家對基層政權的控制。
衛(wèi)朔提出在學堂教授新政策,肯定是在培養(yǎng)擁護新政的后備官吏,而這恰恰說明了他有心將新政推行至整個天下。
楊翰一想到日后將與世家做對,不禁嚇出一身冷汗,沒人比他了解世家有多強。
只看看北地不知城頭變幻了幾次大王旗,而世家始終屹立不倒,便可知世家絕非一般人整治得了。
“怎么?不可以嗎?”
衛(wèi)朔雙手一攤,質問道:“學堂作為培養(yǎng)后備官吏的地方,卻不能教授當今高昌推行的各項新政,那朔倒要問問,學堂還是在為高昌服務嗎?”
“這……這個,直元,學堂由高昌府出資修建,自然是為高昌服務的。但是你所說的三大新政,太過驚世駭俗,我擔心一旦傳揚開來必將引發(fā)滔天反對浪潮?!?br/> “有人反對?這很正常,我就沒指望人人贊同,只要有人反對一律革除書院!高昌開學堂不是在辦慈善,而是為了培養(yǎng)后備官吏,若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不能認同高昌的政治理念,那這學堂辦得還有何意義?”
“至于說新政驚世駭俗?哼!那是有人大驚小怪,如今天下都糜爛到什么地步了,竟還堅持固步自封,他們是不是還想讓胡人將我等炎黃苗裔永遠踩在腳下?!”
“老大人,告訴姚、尹兩位山長,若是教授、博士當中有人不認同高昌理念,大可讓其走人,我高昌從來不需要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才?!?br/> “而且我相信這世上愿意改變現(xiàn)狀的人,永遠比腐朽、落后的守舊勢力多。將來,當我們從高昌一隅之地走出,他們一定會為今天的選擇而后悔?!?br/> 楊翰看著意氣風發(fā)的衛(wèi)朔,有些瞠目結舌。之前衛(wèi)朔給他的印象一直是溫爾文雅,甚少有像眼前這樣鋒芒畢露,堅持原則,寸步不讓。
“可……可是,直元難道不擔心世家反彈嗎?”
楊翰也知當前乃千年大變之局,華夏若再不做出革新,肯定還得繼續(xù)被胡虜壓在身下。他只是擔心世家勢大,衛(wèi)朔這樣搞一旦激起世家強烈反彈,很有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哈哈哈,老大人過濾了。朔承認當今世家勢大,然經(jīng)過近百十年胡虜作亂,北地世家早已不復魏晉時之強勢,正是進行深徹變革的時機。一旦錯過,未來不知等到什么時候才有機會重塑華夏。”
“除此之外,高昌僻處一隅,世家力量極為薄弱,不管我們在這兒如何折騰,一時半會兒不會影響到玉門關以西。一旦高昌根基打牢,我等東出玉門關,到時只需穩(wěn)扎穩(wěn)打,奪得一地,鞏固一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推動、完成這項偉大的革新。”
“今年朔才十六歲,哪怕我只能活五十歲,至少還有三十五年時間,我就不信做不出一番事業(yè)?!?br/> 楊翰皺著眉頭問:“直元心意已定?”
衛(wèi)朔堅定地看著楊翰回答:“朔已找到了要走的路,并且再無更改!”
“唉,算了,既然直元一個生長于域外的漢家苗裔都有重塑華夏之雄心,翰雖不才,但也不愿落后于人。從今而后這高昌就由你做主,翰愿杖履相從,追隨左右?!?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