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富戶為了保命,當然不在乎一兩季的收成,而窮人也可以直接卷個鋪蓋打個包袱走人,甚至是直接選擇上山去做流寇。
這也是明末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起義軍和流寇的原因。
那些起義軍和流寇幾乎都是失去了田地的流民,大明強軍是能打,例如戚家軍和川軍,還有九邊的邊軍,在剿滅起義軍的時候都紛紛立下了無數戰(zhàn)功,可是流民卻根本殺不盡。
歷史上的陳勝,吳廣、黃巾軍、黃巢,這些秦、漢、唐年間的農民起義雖然造成了王朝的最終崩潰,而起義本身卻最終能被平定。
但是元末和明末的農民起義卻形成了燎原之勢,絞不滅,殺不絕,最后把整個國廈掏空,江山易手。
天浪該怎么辦,如何控制住不讓流民變成流寇,這是自己來到這里后便一直在想的問題之一。
大明亡覆的癥結究竟在哪里?他想要中興大明,不把癥結找到并根治,那是不可能的。
建立一個王朝憑的不是你從現代開來一輛坦克或是一艘航母就可以辦到,民心不服,統治者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哪怕你是銅筋鐵骨。
天浪來到柳州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這些考慮,弱想讓大明長治久安,就必須下猛藥,用重典。
大明不是前漢,同樣分封諸王,漢高祖開基立國之時,全國登記在冊的人口才四百萬,當然那時有許多逃戶,合并算起來卻也不足明初洪武時期六千五百萬總人口的兩成。
前漢經過兩百年的發(fā)展,人口峰值也只打到了六千萬,不過是明初的規(guī)模。
而明末萬歷年間,人口據研究統計已經打到了一億三千萬至兩億之間。
吃飯的嘴越來越多,可活路卻越來越少,老百姓怎么能不反?
前漢也就是西漢發(fā)展了二百年,農民和統治者的土地矛盾同明末相比根本不在同一量級。
所以光武帝可以中興后漢,而天浪想要中興大明則非常之難。
好在明末的那些蛀蟲碩鼠大多也隨著王朝的毀滅而毀滅了,天浪要想解決土地問題,阻力是有,但絕不比文治第一的孝宗弘治皇帝面臨的困難更大。
聽有人說孝宗皇帝就是動了勛貴這方面的奶酪而被暗害而死的,加之他的兒子武宗皇帝的死因也很蹊蹺,可這問題只能是一個謎。
不過孝宗至死都未能解決的問題,天浪也許可以。
大明之禍,禍在蕭墻之內,而非北擄。
朝廷如果可以分給百姓土地,讓他們安心種地持家,而不是任由權貴搶奪兼并百姓手中一點兒可憐的土地,試問若有一絲生的希望,誰會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再去造反?
就算人有想當皇帝的鴻鵠之志,陳勝吳廣、黃巢、李自成,在同時代也就那么幾個人吧?瘋子只是個例,并不具有普遍性。
百姓們若不想造反,誰會支持那些瘋子們的帝王野心?這便是趨勢,是天下大勢。
流民要推翻大明,是因為他們活不下去;大明扼殺不住起義軍,是因為頂層的既得利益集團,尤其是那些地方藩王和兩百多年的公候勛貴,他們根本不肯把自己多年搜刮的金銀和囤積搶奪而來的土地分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