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皇上,臣舉薦靖南伯黃得功為宣遼總督,總督九邊軍務(wù)!”
劉鴻漸突然收起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正色道。
在此之前,黃得功最高的官職便是坐鎮(zhèn)廬州府時,任的當(dāng)?shù)氐目偙?,而且是個連將軍印都沒有的總兵,而奉命與朱純臣一起剿滅江北三鎮(zhèn)叛軍時,又變成了副總兵。
京營不同地方,副總兵已是要職,在后世,地方的總兵便相當(dāng)于軍區(qū)司令員。
京營為天下兵馬之表率,又有拱衛(wèi)京師的職責(zé),即使是副總兵也比之前地方官職要重要一些。
但要論明朝最牛叉的官職,便莫過于督師了。
督師并非明朝的官職,明史職官篇也并無此職位,乃是明朝后期地方動亂不休,為了給予官員更大的權(quán)力而暫時設(shè)置的。
一開始是叫巡撫,巡撫已經(jīng)算是封疆大吏,但后來越來越亂,不得已在巡撫之上又整了個總督,又過了幾十年,干脆又整出了個督師。
這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來也算是一朵奇葩了,督師不僅手握百姓的生殺大權(quán),就連屬地的財政、軍務(wù)一把抓,即使是官員也可以先斬后奏.
實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土皇帝。
例如楊鶴是ningxia、延綏、gansu三邊總督,盧象升總理川、陜、湖廣等七省的軍務(wù),可稱督師七省。
但不論是巡撫還是總督,亦或是督師,皆只能由文官擔(dān)任,有明一朝文官向來壓武官一頭,萬歷抗倭大將戚繼光上承首輔張居中時,竟然自稱門下小狗戚某,如此可見一斑。
督師不僅要是文官,一般還要有兵部尚書銜或者內(nèi)閣首輔、次輔,否則便沒有資格。
至于劉鴻漸,便實乃異數(shù)了,
說他是武將吧,還擔(dān)任著大學(xué)士、太子太師的名頭,說他是文官吧,偏偏為大明打下了shanxi、shanxi,還是打退了建奴。
而且在朝廷中,劉鴻漸不僅深得崇禎器重,還是個出了名的混不吝,朝臣們?nèi)遣黄?,只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若黃得功真的被任命為總督,想來文官們定是不服要鬧騰,可這爛攤子靠文臣的嘴皮子沒有用。
既然要重用武將,首先就要提高武將的身份地位,想來崇禎也會明白。
使武官可以任總督,便是又一個表現(xiàn)而已,好在現(xiàn)在兵權(quán)在握,也不怕文官們翻出個什么大陣仗,不想干就辭職,天下多的是想當(dāng)官的文人。
從一個不受人待見的區(qū)區(qū)副總兵,直接被舉薦為總督,這可能嗎?侯爺為何這樣做?他自己不就是薊遼督師嗎?
“侯爺,莫不是在開下官玩笑?”性福來得太突然,黃得功一時還沒反應(yīng)過來,還以為又是拿他開涮。
“哼,他若敢拿這軍國大事開玩笑,朕今日便拿他開刀?!背绲澋闪藙Ⅷ櫇u一眼。
“黃老將軍,還愣著干什么,還不快謝恩!”劉鴻漸才不在乎這個,不把老黃推銷出去,他自己就得擔(dān)著。關(guān)鍵時刻掉鏈子,怪不得打打殺殺混了半輩子還是個地方官,劉鴻漸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沖黃得功使了個眼色。
“謝皇上恩典!老臣必肝腦涂地為皇上守住遼東,讓建奴不得染指半步!”
原來自己并不是沒人撐腰?也并不是不受所有人待見!
黃得功是開原衛(wèi)人,開原既后世的鐵嶺下轄,如今雖然落入賊手,但整個遼東也算是他的故鄉(xiāng)了。
還有什么說的?黃得功老淚縱橫,撩起袍子跪在地上,頭磕的梆梆響。
唉,真不知這些老臣都為了個啥?你若是文官吧,出去還能撈點銀子,就算是清流,也是為了后世流芳搏個名兒。
而這老黃呢?說他為了利吧,一身舊官服也不知穿了多久,說他為了名吧,他大字不識幾個,哪知道什么萬古流芳。
就這么把自己無私的貢獻(xiàn)給朝廷,反正劉鴻漸自認(rèn)為自己干不來。
他沒有那么高尚,為人處世也沒有什么章法,皆是隨心而定。
“皇上,臣的意思,秦夫人一家為大明征戰(zhàn)數(shù)十年,而到如今才是曲曲二品的誥命夫人,如今南方動亂,皇上當(dāng)不吝封賞,方能得地方士兵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