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可苦了你啊,如此昏君,經(jīng)筵之會,打大人你的廷杖,現(xiàn)在更是鬧的滿城風雨,王大人,現(xiàn)在該如何是好啊?!币幻擦智辶鱽淼酵醐偟母咸酵?,恨聲道。
王瓊趴在榻上,有氣無力的道;“涇陽慎言,要是被人聽去,進讒言,你我死無葬身之地啊?!?br/> 那個叫做涇陽的翰林心虛的瞧了一眼外面,壓低聲音道;"大人,曲阜有大人物已經(jīng)到了京城,欲要覲見天子。"
王瓊聽道,心中一驚,然后,看向他道;“陛下登基,大赦天下,卻不曾下旨恩封哪位,難道是來······?”曲阜有誰是大人物,王瓊不用想也知道是誰來了。
“大人,這是個機會,以哪位在天下讀書人心中的聲望,要是能夠進言,就算是陛下,也不敢得罪吧,那可是讀書人心中的圣地啊?!睕荜柕靡獾牡?。
曲阜算是大人物的,也只能是孔府了,那是圣人孔子的祖地,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孔府如同南方的張府一樣,與世同存,封衍圣公,代代相傳,先帝兩次修葺孔府,出錢出力,人家還沒有好臉色了,誰叫先帝是個崇尚儒家的人了。
先帝因為成化帝的原因,有些厭惡道家,所以張家在這一代,沒有什么人被封,先帝只封了孔府衍圣公。
這基本是不成文的規(guī)定,明朝的皇帝登基,定會封孔府,可是朱厚照登基這么多天來,似乎好像是忘了這茬,于是曲阜的大人物坐不住了,覺得天家怠慢先圣,上京了。
其實,這也不怪朱厚照,而是人家心中根本沒有想到這一茬,大臣們有意提醒,可是,這樣似乎又有討好的嫌疑,陛下不提,他們卻提起來,難道,你一個衍圣公,還能大得過皇帝,給你恩封是看在你先祖孔圣人的面子,不是祖制,誰規(guī)定朕登基,就一定要恩封你的。
王瓊有些意動,這次偷雞不成蝕把米,弄的聲名狼藉,他有什么錯,不就是想著維護你皇家的顏面,哪家皇帝有你這樣的亂來過,什么皇家制造局,還召那么多匠人入宮,就算先帝給你留了大把的銀子,也不是這么亂來的,這是昏君行為,大明完了啊。
“涇陽,你去聯(lián)絡哪位,本官這就修書聯(lián)絡南京的友人,聯(lián)名上書,一定要讓陛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會給大明帶來什么?!?br/> 哪位叫涇陽的翰林帶著王瓊的手書,除了大門后,上了馬車,朝著禮部的館驛,哪位大人物,就在哪里,等候陛下的召見。
一般來說,除了別國的使臣,是不能住進去的,但是曲阜的哪位除外,因為他是哪位大人物的嫡長子,這一次,也是來求恩封的,順便在京城見幾位大臣,探聽一些朝廷的風向。
天下的世家大族,只有他們家是和朝廷息息相關的,開國的時候,洪武皇帝何等的乖戾性情,面對臣服了元朝的圣人后裔,喊打喊殺,最后,讀書人不干了,你什么資格這樣對待圣人之后,嚴重的瞧不起朱元璋,連科舉都不愿意去參加。
在眾人的苦勸,和天下讀書人的威逼下,朱元璋只好妥協(xié)了,最后還是封了衍圣爵位世襲,人家只是站出來說了一句話,讀書人就全都乖乖的回去考科舉去了。
說白了,他們就是認為人家朱元璋不配當皇帝,你看看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那個不是世家大族的人,不要說劉邦,人家好歹是個亭長,治下百十戶,不是白身,算是所有帝王中混的最差的開國皇帝。
就這樣也比朱元璋身份高貴了吧,更不要說李淵啊,趙匡胤啊,那就更不用說了,上數(shù)十八代,也不是朱元璋可比的,這就是洪武皇帝為儒家所詬病的地方,一生戎馬的開國之君,竟然淪為了乞丐皇帝,我就呵呵了。
胡惟庸大明第一位丞相,也是最后一位丞相,他就是儒家仕林弄出來的一枚棋子,只是最后還是造反不成,身先死,至此,儒家才明白過來,天下思定,現(xiàn)在想要反他已經(jīng)不可能了,在朱元璋之后,朱允炆上位,又被儒家抓住機會,想要再搞一次大事,卻又出了一位比朱元璋更加暴躁的燕王朱棣,直接在府門外豎起一桿大旗,靖難,自己奪了侄子的皇帝位。
讓儒家始料未及的是,這位永樂皇帝不好忽悠,被他們吹上天的解縉大才子,直接被朱棣給下了詔獄,關押了多年后,被弄死在詔獄里,讓他們大失所望,卻不敢有所動作,不然直接就會步了解縉的后塵。
直到永樂皇帝大行,以儒家為首的一般大臣終于占據(jù)了上風,直到英宗上位,被忽悠瘸了,幾十萬大軍被瓦刺幾萬人就殺完了,連自己都被捕了。
弘治先皇又是重現(xiàn)儒家的盛世,被吹捧的弘治盛世,就是這么來的。
現(xiàn)在這位嫡長子到了京城,有些不安份的人,開始想要搞風搞雨了,以這位的面子,足以讓他們在讀書人之中掀起一股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