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同時,朱由檢也順便把王府的府內(nèi)人員做了重新調(diào)整,簡單來說就是分權(quán)析責。由于他現(xiàn)在還不算正式開府,所以府內(nèi)人員也比較簡單。
??王承恩作為王府總管太監(jiān)負責一切,然后是管理賬目的,管理倉庫的,管理廚房的,管理采購的,管理衣服裁剪和洗刷的等等。雖然王府原先就有這些職位,但是在朱由檢的調(diào)整下,卻多了一個預算、成本核算、決算的環(huán)節(jié)。
??原先負責廚房材料采購的高起潛,在朱由檢查看了賬簿之后,就發(fā)現(xiàn)了這廝上任不到3個月,已經(jīng)貪污了80兩銀子。這讓只收了高起潛30兩銀子賄賂的王承恩,差點氣歪了鼻子。
??原本以為是神不知鬼不覺的的高起潛,五體投地涕淚俱下的請求信王饒命。王承恩雖然惱火這廝自己吃了大頭,但怕高起潛走投無路把自己咬出來,還是在邊上幫他求了情。
??不過一向和王承恩不對付的,王府副總管王德化則在邊上進言道:“高起潛辜負了殿下的信任,應該予以重責,而舉薦他的人也應該負起連帶責任?!?br/>
??王德化這么一說,王承恩也不得不跪下來給自己請罪了,因為推薦高起潛的人正是他。
??朱由檢漫不經(jīng)心的翻著賬簿,眼角的余光還偷偷瞄了眼坐在身邊的周玉鳳。發(fā)覺被欺騙的周玉鳳臉色通紅,眼睛正死死盯著下面頭都不敢抬起的高起潛。
??朱由檢倒是發(fā)覺這時的周玉鳳很有生氣、很可愛,他也不想讓之前管家的周玉鳳難堪。
??朱由檢清了清嗓子后,才似笑非笑的說道:“高起潛你這賬簿倒是記的蠻不錯的,是你自己記的,還是別人幫你記的?”
??“是小臣自己親手所寫,沒有別人了?!备咂饾摰念~頭貼在地面上,已經(jīng)叩出了血跡,對于信親王的問話,他咬著牙一個人扛了下來。聽到了高起潛的回話,跪在地上的王承恩倒是松了口氣。
??“賬目記的還不錯,字也很工整。我詢問過廚房,他們說你經(jīng)手采購之后,瓜果菜蔬倒是更新鮮了。我也查了查你的前任,你采購的價格也只增加了半成。這么看來,這80兩銀子倒有40兩是你省下來的。俗話說的好,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你替王府采購節(jié)約了銀子,我本該獎勵你,現(xiàn)在嗎,我就算你獎勵和懲罰相抵消了。不過這80兩銀子你要退賠了,你同意嗎?高起潛?!敝煊蓹z溫和如水的說道。
??原本以為要受皮肉之苦的高起潛,聽了朱由檢的話,頓時大喜,連聲說愿意退賠。
??周玉鳳聽到朱由檢這么輕易放過高起潛,馬上轉(zhuǎn)過頭看著朱由檢,想要說些什么。但是朱由檢對她搖搖頭,示意她別出聲。
??一邊的副總管王德化雖然遺憾讓王承恩逃過一劫,但是他馬上意識到,現(xiàn)在是抓住廚房采購這個肥缺的好機會。
??“殿下,高起潛貪污公款,已經(jīng)不適合繼續(xù)擔任廚房采購的職位了,請殿下下令,換人管理廚房采購的任務?!?br/>
??王承恩、高起潛對于王德化的落井下石到不意外,因為換做是他們也會這么干?!?br/>
??朱由檢打了一個哈欠,丟下賬簿說道:“不必了,就讓高起潛繼續(xù)干下去吧,下次再犯就兩罪并罰。好了,你們都下去吧,剩下的事就讓王承恩負責處理了?!?br/>
??3名太監(jiān)離開了銀安殿一段距離后,王承恩突然扭頭看了一眼王德化,對他哼了一聲,就帶著高起潛離開了。王德化看著走在前方的王承恩,和后面彎著腰像條狗似的高起潛,不由搖頭嘆息。他知道王承恩這是恨上自己了,不過他不在乎。他只是可惜,這么好一個打擊王承恩的機會,居然被信親王輕輕放過了。
??銀安殿內(nèi),周玉鳳終于忍不住說道:“殿下為何要輕輕放過。這等貪瀆的內(nèi)官,如果不嚴加懲罰,豈不是縱容為惡,今后誰還會遵紀守法。殿下平日不是最恨朝廷上那些貪官污吏嗎?殿下不是常說大明就是被這幫蛀蟲給挖空了根基的嗎?”
??朱由檢摸摸鼻子想著,“對于高起潛這種人,就算幾百年后一樣會存在。后世做采購的還有不拿紅包的嗎?作為干建筑的出身的他,當然知道灰色利益鏈是杜絕不了的。
??幾百年后號稱社會主義的共和國都沒能杜絕的事,現(xiàn)在在這個封建社會玩反腐敗,那不是讓他做唐吉坷德嗎?朱由檢自認他是沒有這種勇氣的?!?br/>
??“正所謂‘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我們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死么,總要給個機會讓他回頭改過的么。再說了,把高起潛弄下去,換上來的一定會廉潔嗎?我看不一定。我覺得繼續(xù)用高起潛還是蠻合適的,起碼被抓過一次的老鼠,總是會老實一些?!敝煊蓹z啰啰嗦嗦的給周玉鳳解釋了一大堆,終于說服了她。
??看著周玉鳳的平靜下來的樣子,朱由檢其實還有句話沒說出來,“在大明王朝,最大的貪官污吏不就是我們這些姓朱的嗎?百姓一年所得,還不及我們一餐飯。老虎不能打,蒼蠅打了又有何益呢?”
??在這個調(diào)整王府內(nèi)管事權(quán)力的過程中,朱由檢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大明王朝的識字率真是不高,信王府內(nèi)數(shù)百太監(jiān)的識字率大約在30左右,侍女只得15,錦衣衛(wèi)官兵20,而京營的士兵不足10。
??他從王承恩那里了解到,雖然皇宮內(nèi)有教太監(jiān)讀書的學校,但是選拔學生的條件非常嚴格,品貌端正、聰明伶俐之外,年紀也必須是10以下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