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心中明白,這是一條毒計,但同時也是一個陽謀,讓人挑不出毛病。
皇帝已經(jīng)退讓一步了,這么好的建議,難道要再次拒絕?
于情于理,都無法反駁和拒絕。
三王都沉默了,從政治關(guān)系上看,三者是一個整體,相互抱團(tuán)取暖,以奪位為終極闖關(guān)目標(biāo)。
但是同時,這種關(guān)系也是建立在各自的實力之上,如果失去了對封邑的掌控權(quán),那就不是抱團(tuán)取暖,而是在一起闖關(guān)的時候充當(dāng)僚機(jī),輸了下場悲慘,贏了也什么好處都撈不著,還不如乖乖呆在封邑里混吃等死,找個機(jī)會向皇帝服個軟。
事實證明,不管多么精明的人,在利益面前都會陷入一個叫做人性的暗坑里,怎么都拉不出來。
就比如現(xiàn)在的三王,各自沉默,都想著該如何保全自己的封邑,順便把另外一人推下水。
“幾位王爺,可有決斷?不知道誰愿意為朕分憂???”楊沐掃視了一眼,道:“愿意貢獻(xiàn)出封邑的人,朕也不會虧待,賦稅仍然可以獲得一半,若是有心為官,可以到朝堂之上謀一個官職?!?br/> 三王心里暗暗嘀咕,誰要你的官職了,王爺當(dāng)?shù)煤煤玫?,在封邑?nèi)就如土皇帝一般,過得比你還瀟灑,傻子才上當(dāng)。
“陛下,臣的盤城貧瘠,水利不通,又地處最南方,不利于變法的推行,請恕臣無法為陛下分憂?!北P王率先站了出來,利益攸關(guān)的時刻,他也顧不上什么臉面了,先把自己撇開再說。
“臣的澤城亦多有不便,西陲邊境經(jīng)常遭受流匪山脈的擄掠,恐怕力有不逮?!?br/> “陛下明鑒,沂城亦不堪重負(fù)。”
對于盤王的率先甩鍋,澤王和沂王暗罵一了聲,然后也先后表態(tài)。
楊沐嘆了一口氣,語重心長:“事關(guān)國運,現(xiàn)在全國無數(shù)雙眼睛都在看著你們,所以你們更要甘于奉獻(xiàn),勇于犧牲,做黨的好……總之,這事容后再議吧,幾位王爺多在城中逗留幾日,到底讓哪座城池試點,你們自己琢磨,朕就等著好消息了。”
“是!臣等……遵旨?!比煌鯛斠荒樋嗌睦锵胫?,無論如何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封邑!
三王退去之后,楊沐又跟六部重臣討論了一陣,話題主要聚焦在巨額賠償和兩座城池上,該如何處置,如何治理,一些小細(xì)節(jié)上都要有一個規(guī)劃。
一直到午膳時間,此次商議才結(jié)束,群臣告退,楊沐讓衛(wèi)忠全與司馬宏兩人留了下來。
“陛下,老臣有一事不解?!毙l(wèi)忠全說道。
“哦?說來聽聽?!睏钽屦堄信d致。
衛(wèi)忠全頓了頓,說道:“以如今朝堂的局勢,陛下要么維持與幾位王爺之間的平衡,要么就不計后果以鐵血手段見三王鎮(zhèn)壓,為何單單挑出一座封邑,如此蠅頭小利,豈不是既激惱了他們,又無甚收獲?”
楊沐會心一笑,道:“所以,愛卿是覺得,朕這次魯莽了?”
“臣不敢,只是覺得有欠妥當(dāng)。再者說,幾位王爺在皇城留幾日,肯定會暗地里弄些小動作,聯(lián)合朝堂中的官員反對變法,這是一個不小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