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孔尚賢的事就傳遍了整個皇城貴族階層,當然有很多官員上奏,對此表示不滿,但是都被楊沐一一壓下。
正如孔尚賢預(yù)料的那樣,一大清早,申國使臣匆匆入城,攜帶厚禮一一拜會六大門閥,然后呈上了申國皇帝符詔,由禮部接領(lǐng),到紫宸殿覲見。
原來,申國國內(nèi)的形勢比猜想的更加糟糕,鄭國二皇子率領(lǐng)三萬大軍,劍指申國皇城,隱隱有包圍之勢,隨時都可能對申城發(fā)動進攻,如今申國君臣手足無措,民間人心惶惶,達官貴人們都在謀求退路,有暗通鄭國的,也有尋求撤退到流匪山脈的,但總的來說,向蒼國求援的聲音占了大多數(shù)。
如果半個月前,申國是絕對不會抱這么大希望的,但是自從上次大敗鄭康,俘虜一萬五千降卒之后,申國的國內(nèi)一片嘩然,對蒼國的印象大為改觀,對這次求援也寄予了重托。
就像一直學(xué)習(xí)成績差的后排學(xué)生,突然在奧數(shù)競賽中拿了第一名,大家看他的眼神再也不是瞧不起了,而是想著下次能借我抄一下么?就一道題,我就能及格了……
楊沐沒有直接跟鄭國使臣見面,好歹也學(xué)過一些商務(wù)談判,國家之間的外交博弈應(yīng)該也差不多,于是將他晾在偏殿,讓孔尚賢與之交涉。
將一些基本事項談妥之后,楊沐這才親自召見了他。
不親自招待不行呀,聽說申國使臣這次來,不僅給門閥貴族們準備了禮物,還往皇宮中送了不少東西,太后和皇后的那邊就不說了,僅僅是獻給楊沐的,禮品堆起來就有一座小山那么高,聽說里面還有一對難得的龍鳳玉壁,整個蒼國都找不出這么一件稀罕玩意兒!
孔子說得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還帶著沉甸甸的禮物,敲鑼打鼓也要歡迎呀!
申國使臣名為申余,是一個五十來歲的長者,他是申國皇帝的皇叔,也是一國之丞相,可謂是申國的二號人物,簡單盡了一番禮節(jié)之后,當即提出了聯(lián)姻之事。
楊沐早有準備,當即命令掌印太監(jiān)取來玉璽,簽訂了婚書,然后交由他呈送回國,反正兩國相鄰,來回也有三百里路,快馬加鞭兩日之間就可到達。
接下來,申余也是開門見山,以姻親近鄰為理由,向楊沐請援。
一開口,就是一萬精兵!
“貴使怕是在說笑吧?”楊沐當然不會應(yīng)允,一萬精兵就是一萬正規(guī)軍,相當于蒼國現(xiàn)役的總兵力,不可能全部派遣到申國戰(zhàn)場上。
于是,他嚴詞拒絕,并下逐客令,遣使歸國。
“陛下恕罪,外臣救國心切,稍顯魯莽,還請陛下體諒!”申余惶恐,他當然知道讓蒼國出一萬精兵去支援申國是不可能的,但這僅僅是試探而已,邦交商談向來如此,沒想到蒼國皇帝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讓他走人。
這要是真的空手回去,他肯定會成為申國千夫所指的罪人,更重要的是,沒有蒼國的援軍,申國就會一直被死死壓制,根本喘不過氣來,無法重新組織力量抵抗,亡國是遲早的事。
無奈之下,他只好低頭,完全聽從楊沐的安排。
而楊沐的計劃也很簡單,蒼國派遣五千精銳士卒支援,而申國也要支付十萬兩白銀的軍餉以及全部的糧草,并且承諾在戰(zhàn)后,蒼國可以共同開采申國的那座鐵礦。
而且最后,他也表達了對流匪山脈的意思。
流匪山脈!
申余心驚,流匪山脈地理位置特殊,具有十分大的戰(zhàn)略意義,幾十年來,三個國家都想過將它據(jù)為己有,但是因為互相制約,互相拆臺,加上各國貴族勢力與山匪勾結(jié),走私糧食鹽鐵等物質(zhì),在巨大的利益關(guān)系下,哪怕是經(jīng)過十幾年的爭奪,最終誰也沒討到好,于是紛紛打住了這個念頭,幾十年來沒有哪個國家擅自去攻打,維持在一個微妙的平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