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想借典韋的強大搞清楚自己的武功究竟算什么檔次,結(jié)果并不如意。他是勝了典韋,但此刻的典韋并不是戰(zhàn)場上的典韋。他的殺氣還在,但情況不同,他的反應(yīng)判若兩人,只是他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如果在戰(zhàn)場上,是不可能有空間讓典韋繞到他的側(cè)面發(fā)起攻擊的,看似很細微的區(qū)別卻決定了戰(zhàn)場和游場的性質(zhì)不同。
所以雖然典韋對孫策的武功佩服得五體投地,完美的履行了烘托孫策光輝形象的任務(wù),但孫策還是很怨念。他逼著典韋一戰(zhàn)再戰(zhàn),直到用典韋的刀將典韋的一對鐵戟砍成了柴火棍才罷休。
典韋再一次對孫策的眼光表示臣服。孫策一開始說他這對戟不行時,他還不服,現(xiàn)在算是服了。刀和戟都是一個鐵匠打的,但戟被刀砍得七零八落,刀卻只是崩了幾個口子,足以證明孫策在辨別兵器的眼力比他的武功更加出神入化。
辨器是一門很神奇的學問,只有那些學問淵博、見多識廣的智者才會。典韋只是聽說過,卻沒親眼見過來。如今終于見到了,而且是一個年方十六七的少年,更兼武功超群,這讓他不能不表示一下崇拜。
對典韋的崇拜,孫策表示很無語。他懂個屁的辨器,他只是對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有一定的了解而已。
典韋的出現(xiàn)讓孫策對神奇武功的幻想進一步破滅,卻不代表典韋沒有價值。作為很小就在江湖上討生活的游俠兒,無數(shù)次的生死搏殺決定了他的武功不會有任何花哨,全都是最實用的招法,而他的個人天賦也真是好。力氣大固然難得,但能將雙戟、長刀用得這么好卻不僅僅是力氣大就能實現(xiàn)的。俗話說得好,單刀看手,雙刀看走,雙手持兵而斗比單手持兵難得多,典韋沒有拜過名師,全憑自己悟,這足以說明他在武功一道上天賦過人。
他的短板是家境帶來的,沒學問,理論空白,也沒有足夠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條件去拜訪有傳承的武者。
孫策也不是名師,但他可以提供理論,還有一個武功同樣精湛,經(jīng)驗卻更加豐富的老爹,把各方面的條件集合起來,他有可能讓典韋的武功提升一個境界。
“給我三年時間,讓你脫胎換骨,成為一代宗師?!睂O策拍著典韋的肩膀,一本正經(jīng)的說道。神情很牛逼,但姿勢有些尬。他身高近八尺,已經(jīng)比普通人高不少,典韋卻比他還要高半頭,足足有八尺七寸,這拍肩膀的姿勢就有點費力。
“喏。”典韋躬身領(lǐng)命,彎腰九十度,好讓孫策拍得順手些。
“你們……”孫策指指林風和北斗楓。“和他交手,打贏了,繼續(xù)做你們的隊長,打輸了,他做隊長?!?br/> 林風和北斗楓互相看了一眼,不約而同的翻了個白眼。他們在戰(zhàn)場已經(jīng)和典韋交過手,北斗楓撐了兩招,林風好一點,撐了三招。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典韋的對手,再找也是自找沒趣。只是孫策讓一個剛剛投降的勇士做親衛(wèi),而且要讓他負責親衛(wèi)營,這未免有些草率。
林風不動聲色的提醒道:“校尉,我們承認不是他的對手,可是他剛來,是不是熟悉一下情況再說?”
孫策明白林風的意思,點點頭。“也好。這樣吧,典君,從現(xiàn)在開始,你跟在我身邊?!?br/> 典韋感激不已。他只是沒讀過書,人又不笨,豈能聽不出林風的言外之意。但孫策堅持讓他留在身邊,這份氣度就足以讓他感動。他在趙寵麾下戰(zhàn)斗了那么久,趙寵一直把他當力士看待,讓他掌旗,也沒說讓他統(tǒng)率親衛(wèi)營。孫策一見面就讓他做貼身親衛(wèi),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