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胥伯與方神祀巫歴不約而同發(fā)動,兩人皆一步重踏,近五鼎萬斤之力,竟將壇面跺碎。
轟然一聲,前沖的雙方以刀戈狠狠撞在一起。
兩人都沒有試探之意,一上來便是全力,罡勁自內(nèi)而外發(fā),刀戈相擊。
只見戎胥伯起手一式‘虎撲截’,雙手推刀,橫于身前,如猛虎縱撲,便要斷截獵物性命。
巫歴手中戈刃超長,似戈似鐮,迎上去一式‘雷水解(xie)’,初使時可攻可守,挑起戈頂?shù)纸拥度校卸?,兩刃間一股無形之力震蕩開來,兩人皆被震退兩步,衣襟被罡風向后吹動。
甲肉比拼多以皮肉明力,而銅骨對決轉(zhuǎn)為筋骨暗勁,到罡身已將體魄修煉內(nèi)沉至腑臟。自內(nèi)而外激發(fā)人之潛能,雖耗費性命,卻能生出新力,連貫全身,在外化形勁罡,在內(nèi)化轉(zhuǎn)外力。勁罡甚至可外延到衣甲兵器,秘法下甚至離體而勁罡不散。
若非罡勁延護兵刃,怕也只有傳說中的一種隕鐵兵刃才能禁受罡身強者之力,尋常兵刃早已斷毀。
戎胥仲潏也暗暗吃驚,想不到帝神教中還有比肩大巫主的高手,這巫歴老兒巫武名聲不顯,外人只道全仗了卜尹和七祀的權(quán)位,沒想到是貨真賈實的頂尖高手。
兩道黃光如虎龍纏斗,一招一式皆伴著罡風勁響,壇面早被劈犁得溝溝裂裂。
只見戎胥伯躍在空中,‘鷹落斬’重重劈下,被巫歴‘地風升’,順勢而為的舉戈,柔以剛中的挑彈,將來式無憂而解。繼而轉(zhuǎn)戈趁戎胥伯落地,自中天尊位揮戈下斬,‘天火大有’,剛健其德,上下應之。
戎胥伯橫刀擋轉(zhuǎn),接以腿踢,‘麋躍彈’,崩彈之力十足,腳尖穿破對方臂懷,直逼下頜。
巫歴見來腿太快,收戈不及,忙以‘澤風大過’相應,就著去勢放開戈柄,旋身如影,轉(zhuǎn)至戎胥伯身側(cè),狠踢將落地的戈頭,兜向?qū)Ψ胶蟛鳖i,趁戈尾旋回,抄中順勢加力。
戎胥伯低身避開,更上翻一刀‘象甩掃’,追著揮勢,狠狠抽在戈身。兩人之力相疊,戈頭疾速彈飛,巫歴險些把攥不住,但中門大開。
戎胥伯畢竟久經(jīng)殺陣,怎會放過這瞬間的破綻,一式‘蜂點扎’,急扎肩膀。巫歴雖凝聚罡勁在此,以罡身相抗,卻仍被刺入,鮮血崩淌。腳下急運“天山遁”,遠遠退避到祭壇邊緣。
要說巫氏秘傳的《六十四卦坤乾訣》,能借戈、矛、劍、掌使出,如卦相般千變?nèi)f化,招式層出不窮,趨吉避兇,端的是厲害。但遇到戎胥伯這手殺刀,化繁為簡,卻刀刀兇猛扎實,每一刀都將其精髓用到極至。
兩人雖看似巫武之境相近,但甫一交手,幾個來回,便被戎胥伯勝了一招,傷了對手,若非他不想乘勝而擊,怕是能重傷對手,在心中也不免拿他與死去的周季歷相較,心中不屑這久處朝室作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