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電視中,都在為瑞康集團以及陳長安的英勇表現(xiàn)贊不絕口,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瑞康集團都成為了這次突發(fā)的天災之下,討論度最高的私人企業(yè),并且形象非常正面。
不過這一切,深入災區(qū)進行救援的瑞康后勤支援隊的隊員們,一時半會還不清楚。
因為他們暫時還無法上網,重災區(qū)的區(qū)域網絡基站和光纖被破壞的很嚴重。
高子謙跟著救援隊,坐著大巴顛簸了兩個多小時,途中遭遇了多次的險情,這里的山崖上有很多巨石已經搖搖欲墜,全部松動,時不時的就有巨石墜落。
天上還下起了瓢潑大雨,司機的視線也被嚴重干擾了,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他們的位置已經接近震中了,道路被徹底毀壞,別說車不能走,就連人都沒法走了。
但是在被山體滑坡摧毀了的道路旁停車之后,高子謙他們這支救援隊距離他們的救援區(qū)域,離著固城直線距離不到20公里的武原縣,也還有七八公里的距離。
接下來的路,他們只能徒步前行。
所有人,都從大巴車上背起了大包小包的救援物資和設備,穿著特大號的雨衣,在雨幕中開始穿行。
有一些設備根本不能淋雨,特別是用來搶修通訊的一些設備,非常嬌貴,要是被雨淋濕了,那就會壞掉。
七八個負責搶修通訊的救援隊員,只能將這些設備包裹在自己身體里,外面再套兩層防水布和雨衣,這樣才能最大可能的保證雨水不會滲透到設備里。
好在,這支近百人組成的救援隊中有45個隊員都是身穿瑞康集團動力外骨骼的一線救援隊員,他們承擔了這支救援隊80%的救援物資運輸工作。
每個人背上的外骨骼支架,都綁扣了上百公斤的物資,用防水布緊緊包裹著。
四十五個人,加起來背了差不多快1噸的物資,這放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但是有了動力外骨骼后,一切都不一樣了。
哪怕是最普通的只有兩條機械腿和背部支架的大力神基礎款,借助背部支架也可以輕松背負一百公斤的物品。
工業(yè)型更是可以背負150-200公斤,具體能力要取決于使用者自己的承重能力。
瑞康的外骨骼,大概能為使用者減輕70%的負重,也就是說,每一百公斤的物品,背在身上使用者感受到的重量只有30公斤,剩下的70公斤都經過外骨骼給傳輸到地面了。
一個經過專門訓練的戰(zhàn)士,基本上可以做到負重60公斤的裝備進行越野行軍。
這些搜救隊員自然也可以做到負重60公斤的物資徒步,所以每個人都背了一百多公斤的物資。
而剩下的四五十個普通的搜救隊員,每個人也多多少少的背了十幾二十公斤的物資,能帶一點是一點。
就連高子謙,也背了一臺外骨骼齒輪打鉆機,凈重大概15公斤,前胸還背了兩個帳篷。
大家冒著大雨,兩兩一組手牽著手,按照北斗導航的指引,摸索著探路行進。
一側是懸崖峭壁,一側是被巨石和沙土阻擋住的公路,大家只能在土坡上半伏著前行。
余震依舊時不時一波又一波的出現(xiàn),被余震影響,百米高山體上不斷往下墜落飛石,一旦砸中頭部,能讓人當場斃命。
高子謙他們一路膽戰(zhàn)心驚,走走停停,在遇到危險路段時只能一步一步的挪動。
途中,一個隊員一不小心被亂石絆倒,差一點墜落懸崖,幸虧抓住一叢灌木,才被眼疾手快的隊友給救了上來。
險之又險,死里逃生。
七公里的路,平常正常行進只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走完,但是他們足足走了四個多小時,加上坐大巴的時間,從早上六點多出發(fā),直到中午一點多,經過了七個小時的生死挺進,才強行抵達了他們的救援區(qū)域。
在挺進武原縣的途中,他們不時遇到游客從震中往外走??吹綆еㄐ旁O備和穿著科技感十足的外骨骼的救援隊員,人們紛紛遞來寫有親人電話號碼的紙條,希望能代為報個平安。
救援隊員們自然不能拒絕,只能先記錄下號碼,等抵達救援區(qū)域成立救援基地,恢復通信和供電后,再幫他們報平安。
后來沒紙了,他們就把電話號碼寫到迷彩服上。等到靠近武原縣的時候,救援隊員們身上的迷彩服上都已經寫滿了電話號碼。
救援隊的逆行,不只是在于救援,還在于一路上給災區(qū)群眾帶去了生的希望!
....
武原縣下屬東石鎮(zhèn)。
進入東石鎮(zhèn)的那一刻,所有搜救隊的隊員心中都升起了一股劫后余生的喜悅感。
一進入鎮(zhèn)子里,一群受災群眾呼啦啦的就圍了上來。
一位40多歲的男子也緊緊的抓住了高子謙的手,喜悅的高呼道:“救援隊來了,我們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