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活人書》這本書也是中醫(yī)里面相當有地位的一本書,在傷寒方面的地位不低。
比如說,中醫(yī)中六經這個稱謂并不是《傷寒論》中提出來的。
《傷寒論》里面只有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和厥陰病的描述,也就是“六病”。
“六經”正是朱肱的《類證活人書》中首次提出來的,把《傷寒論》中的三陰三陽稱之為“六經”,認為六經也就是足三陰和足三陽三條經絡,這個說法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孫婉清那個時候,還并沒有六經的說法。
這一段時間,陳略學習的時候,孫婉清也在學習,這兩天跟著吳燦明,聽著吳燦明的一些講解,孫婉清也收獲不小。
“這本書里面的一些認識倒是有獨到之處呢?!?br/>
孫婉清笑著對陳略說道。
“呃......”
可能也只有孫婉清能這么隨意的點評這么一本書吧,人家這本書只是有獨到之處嗎?
沒有到一定的層次,還真沒人敢這么隨意的點評。
就這本《類證活人書》,能把這本書讀懂讀明白就很了不起了。
“夫君為什么這個表情?”
孫婉清笑著道:“其實無論什么樣的見解,也只是一種認識和領悟,就像吳老師說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見解,別人可以有他的見解,自己也可以有自己的見解?!?br/>
“怎么說?”
陳略在后面抱著孫婉清。
“就說六經,我這一段時間也看了不少書,后人.......”
說到后人,孫婉清自己都禁不住笑了:“后人對六經的認識也有很多,像《傷寒論》里面,三陰三陽其實是對傷寒病不同階段的劃分......”
“傷寒初起,風寒外襲,邪正交爭于表的階段,也就是太陽病;外邪已罷,邪氣深入,邪正交爭于里,里氣不虛奮起抗爭而發(fā)熱的階段是為陽明??;感受外邪日久,邪氣不解,里氣已虛,無法抗邪外出,正邪交爭于里表......是為少陽病......”
“寒邪直中臟腑,或者邪氣入里久稽......是為少陰病,而厥陰病是少陰病證后期的轉歸階段,以厥熱勝復的變化為特征......”
“這六個階段,可以說非常細致的描述了病邪侵襲人體所引起的病機變化以及傳變規(guī)律,后來的八綱辯證和六經都是在這個基礎上而來的?!?br/>
“嗯?!?br/>
陳略道:“中醫(yī)的基礎就像是儒家的《論語》,在《論語》的基礎上,后人又有著很多補充和解釋?”
“大概差不多?!?br/>
孫婉清道:“只要所有的見解都是建立在根基之上,而又是符合事實邏輯,其實都是正確的,醫(yī)學和儒家還不同,更應該從有用論來說?!?br/>
“不看廣告看療效唄?!?br/>
陳略笑著道:“能治病,就說明有用?!?br/>
“所以夫君自己也未嘗不可以去理解,或許將來也出一本書呢?!?br/>
孫婉清笑道。
“嗯,我家清清說的對?!?br/>
陳略笑著點了點頭。
隨著學習中醫(yī)的時間越來越長,陳略對中醫(yī)的了解也越來越深。
從本質上講,無論是六經辨證還是《傷寒論》的六病之說,都只是一種認識疾病的方法。
就和做證明題一樣,方法可以有多種,引用的公式論點也可以有多種,無論用哪一種方法,其實正確答案也只有一種,只要能準確辨證,方法并不重要。
但是,在實際的學習和臨床中,并不是每一位醫(yī)生都能掌握各種方法,就像學習,有學霸也有學渣,理論的解釋和延伸,其實還是為了方便更多的人學習起來容易一些。
孫婉清說陳略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將來出書,也未嘗沒有可能。
對于現(xiàn)在的陳略來說,禮拜天和禮拜一其實沒太多區(qū)別,畢竟上不上課老師們都不怎么計較了。
只不過在周內,陳略還是很少出校門,不去上課已經很過分了,要是還離校,那就更過分了。
相對來說,在周內,打擾陳略的人也少了些,特別是孫婉清可以做飯之后,陳略就更幸福了。
早上起來看書學習,孫婉清在邊上做好早飯,吃過之后練習針刺,累了看書調節(jié)一下,日子過得相當充實。
如果可以的話,陳略真的就想這么一輩子下去。
美人相伴,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這樣的人生也未嘗不幸福。
只不過很顯然不太現(xiàn)實,畢竟人只要活著,就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
時間不知不覺,也到了元旦。
元旦的前一天,學校還有元旦晚會,各個班級有表演節(jié)目,元旦假期也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