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癥狀上看,患者打噴嚏、流鼻涕、頭疼、身上痛,隨后發(fā)熱,吃了感冒藥之后發(fā)汗.....”
陳略緩緩道:“從癥狀上看,好像是典型的太陽傷寒表證,因為起病之處鮮有寒戰(zhàn),之后發(fā)熱,在寒戰(zhàn)發(fā)熱之后也未出汗,而是除了感冒藥之后才出汗......”
“啪!”
宋元凱手中拿著的筆就掉在了桌面上。
且不說陳略分析的對不對,就陳略這一番分析,最起碼說明陳略對這個病案是有了了解的。
剛入學的大一新生,有這樣的水平已經算是很牛了。
邊上前來旁聽的一些學生都有點驚訝。
“我去,最起碼對病癥的分析還算中肯,要做到這一點至少要對基礎有一定的了解?!?br/>
“大一才上了多久的課,也就半個月吧?”
陳略繼續(xù)道:“患者有頭痛、發(fā)熱、汗出,好像又不完全是太陽中風證,也符合太陽傷寒表證的癥狀......”
“不錯,從患者的表現來看,確實不太好區(qū)分究竟是太陽中風癥還是太陽傷寒表癥。”
一些大三的學生也在低聲交流。
病例社的交流,雖然參加活動的同學是主角,可邊上其他人也能去破題,也能去思考。
“患者有沒有頭疼呢,有,有沒有發(fā)熱呢,也有,有沒有出汗呢,同樣有,還有怕冷.....”
陳略道:“從患者的表現來看,正好符合《傷寒論》第13條,太陽病、頭疼、發(fā)熱、汗出.....桂枝湯主之。”
“其實我覺得,到了這一步,完全沒有必要去糾結患者是太陽中風癥還是太陽傷寒癥,因為條文并不需要明確到中風癥還是傷寒癥?!?br/>
“臥槽!”
“牛逼!”
邊上旁聽的同學都禁不住佩服,陳略的這個分析可以說完全沒毛病。
要說最初一些同學還想到并不太符合太陽中風癥,那么陳略現在給出方案,套用條文,確實沒毛病,從條文來看,真的沒必要辨明究竟是太陽中風癥還是太陽傷寒證,因為這個病案患者的癥狀完全符合。
“那么12條呢?”
有同學高聲道。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陳略說了一下12條的原文道:“第12條是典型的太陽病中風癥,屬于桂枝湯的適應證,但是13條確實病情發(fā)展由實到虛的變化,依舊沒有出桂枝湯的范疇?!?br/>
說著陳略頓了頓道:“《傷寒論》里面對病情發(fā)展變化的描述是很細致的,第13條其實就是第12條病情發(fā)展的一個過程,這個不僅僅是太陽病,在其他一些病癥中,《傷寒論》也有描述,仔細看書是能發(fā)現規(guī)律的?!?br/>
陳略現在已經把《傷寒論》完整的看了一遍了,特別是這個病癥因為和陳云韜當時的情況很像,孫婉清特意給陳略講解過條文之間的關系。
《傷寒論》在關于類似病癥的講解描述中,緊挨著的條文往往都是病情發(fā)展過程,到什么階段用什么藥物。
“陳略說的不錯?!?br/>
戴陽道:“《傷寒論》確實是這樣排序的,大一的學弟可能還沒有注意,但是大二大三的學弟們應該能注意到?!?br/>
說著,戴陽也下意識的看了一眼陳略。
陳略對這個病案分析的非常好,而且還解釋了剛才邊上同學的發(fā)問。
宋元凱看著陳略的眼神都帶了些許難以置信,臉上的表情好像都有點定格,整個人完全處于懵逼狀態(tài)。
這個病案陳略都能分析出來?
這個病案其實是有歧義的,對于新生來說,很容易在太陽中風癥和太陽傷寒證之間糾結。
太陽中風癥和太陽傷寒證是有一個過渡的,太陽中風證用桂枝湯,太陽傷寒證則用麻黃湯,方劑是不同的。
所以對于初學者來說,肯定要在這個問題上較勁,不搞清楚,那么究竟是用麻黃湯還是用桂枝湯?
陳略卻沒有被這個表象迷惑,直接對照13條,病癥依舊在桂枝湯的范疇,不需要去糾結是太陽中風癥還是太陽傷寒證。
這個病案說難吧,確實算是簡單的,《傷寒論》原文,理解了就能分析的出。
要說簡單吧,又具有迷惑性,這個病案是宋元凱用了心思的。
既不讓別人覺得題目超綱,又能讓陳略這樣基礎不扎實,沒接觸過臨床的迷惑。
“這就是陳略!”
呂云海心中感嘆。
宋元凱想要讓陳略出丑,真的是打錯算盤了。
這第一個病案陳略就分析的如此出彩,后面即便是有不明白的,分析錯誤的,其實已經瑕不掩瑜了。
這一局宋元凱已經敗了。
從戴陽替代尚學文的時候其實局勢就對宋元凱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