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選項的時候,尚學文的臉色就有點不好看。
“大意了吧?”
楊瑩笑著道。
剛才看到題目,大三戰(zhàn)隊的幾個人其實就在心中思考了答案,不過都不敢確定自己沒有遺漏。
不看選項的多選題,難度就在于此。
這可要比在臨床上用藥難度還要大。
在臨床上治療的時候,醫(yī)生可以根據(jù)患者的病情來參考,之前看過的,學過的,等于有一個線索讓你去從記憶中尋找。
就等于有索引,尋找起來相對簡單。
可這種漫無目的的,真的就有點難度了,畢竟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記憶力有多好。
“這道題考的還是藥理,對大一來說也有難度,我們讓一步也不算大意?!?br/>
李海洋道:“如果那邊答不出來,這道題咱們穩(wěn)贏?!?br/>
看到選項,這道題對大三戰(zhàn)隊來說已經(jīng)沒什么難度了。
“開始計時?!?br/>
吳燦明說道。
“a、c、d、e。”
陳略思考了一下緩緩說出答案:“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術芍附生姜,少陰腹痛有水氣,悸眩瞤惕保安康,真武湯為祛濕劑,具有溫陽利水之功效,由茯苓、芍藥、生姜、附子、白術組成。”
“真武湯以附子為君藥,附子辛甘性熱,用之溫腎助陽,以化氣行水,兼暖脾土,以溫運水濕。”
“臣藥以茯苓利水滲濕,使水邪從小便去;白術健脾燥濕。”
“生姜和白芍是佐藥,借助生姜之溫散,既助附子溫陽散寒,又合苓、術宣散水濕。”
“白芍為佐藥,作用有四個:一是利小便以行水氣,《本經(jīng)》言其能,“利小便,”《名醫(yī)別錄》也說之“去水氣,利膀胱;”二是柔肝緩急以止腹痛;三、斂陰舒筋以解筋肉瞤動;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熱傷陰,以利于久服緩治?!?br/>
“這些在真武湯方劑的介紹中都有詳細說明?!?br/>
陳略說完就不再吭聲。
藥理方面對陳略來說確實是短板,可這個短板其實主要局限在加減變化方面。
而固定性的內(nèi)容則是陳略的強項,只要他看過,基本上就能記得住。
真武湯也是《傷寒論》里面的經(jīng)典方劑,出自傷寒論第316條,而《傷寒論》這本書陳略看了已經(jīng)不下三遍了,是除了三世書之外看的次數(shù)最多的一本書。
孫婉清說《傷寒論》在中醫(yī)中的地位非常高,只要讀懂傷寒論,也能成為一代名醫(yī),所以陳略在《傷寒論》這本書上花費的心思還是很多的。
“嘻嘻!”
楊瑩當下就忍不住笑了:“大道至簡,想的太多了吧?”
尚學文禁不住瞪了一眼楊瑩:“你也是咱們戰(zhàn)隊的,有必要如此幸災樂禍?”
“可是我想看著陳略學弟參加淘汰賽啊?!?br/>
楊瑩理所當然的道。
“楊瑩,咱們好歹是大三,輸給大一是不是有點太丟人了?”
邊上的小張偉也有點看不過去了。
就大一今天的表現(xiàn),學校同意參加淘汰賽絕對沒問題了,現(xiàn)在他們考慮的其實是盡快把分數(shù)追上去,然后領先。
大三輸給大一和大四輸給大三還不同。
“臥槽,領先七分了?!?br/>
觀看比賽的同學都驚呆了。
大一比大三領先七分,這簡直難以想象。
就比賽三種題型占的比例,自然是單選題最多,其次是多選題,然后是答辯題。
如果按照答題數(shù)量來算,現(xiàn)在題目已經(jīng)進行了一大半了。
“回答正確?!?br/>
吳燦明道:“這個答案在《傷寒論》里面就已經(jīng)描述的很準確了,如果仔細讀過《傷寒論》,這道題就不會答錯?!?br/>
說著吳燦明順便道:“其實臨床并沒有多么困難,你們在大學期間學習的理論基礎就是臨床實踐的根基,只要能夠消化,下了臨床敢于實踐,就能當好一位好醫(yī)生?!?br/>
林心安禁不住點頭,對邊上的沈輝說道:“這個陳略還真是不簡單,怪不得有傲氣?!?br/>
“非常之人,肯定不能以常理論。”
沈輝初次和陳略接觸的時候也有點不習慣,可接觸的次數(shù)多了,也就習慣了。
千萬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衡量所有人,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經(jīng)歷的事情不同,往往認知也就不同。
井底之蛙也好,何不食肉糜也好,其實都是認知問題,沒有經(jīng)歷過,他就不會覺得某些事情是超出常理的。
在陳略眼中,所有的題目都是簡單的,何談難度?
“下一題!”
吳燦明繼續(xù)出題。
“大一這邊主力就是陳略?!?br/>
戴陽一邊觀戰(zhàn),一邊道:“這個陳略太厲害了?!?br/>
“嗯,基本上大多數(shù)的題都是陳略答出來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