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安憶這個層次的天才畫家來說,不論是基礎的還是高深的、簡單的還是困難的畫技,她都已經(jīng)融會貫通,她隨手畫出來的畫,或許別人要磨礪幾十年才能達到,然而安憶在繪畫上的追求,卻從未停止過。
????明明就已經(jīng)在繪畫上的天賦已經(jīng)超乎凡人的想象,本身卻也異常努力,還有徐禮永大師的嚴厲到極致的鞭策、打擊,這便造就了安憶在繪畫上的神乎其技!
????都說凡人可以通過勤奮來追上天才,可當天才卻付出比凡人更多的努力呢?
????這樣的天才,凡人就是一輩子也無法追得上!
????龜兔賽跑是個有趣的故事,但若是兔子堅持跑完后再睡的話,那烏龜永遠也追不上兔子。
????在藝術這個領域,不論是繪畫還是音樂,真正能夠大放異彩的,永遠只是少數(shù)的天才。
????安憶此時的腦中閃過無數(shù)關于畫竹的內(nèi)容——
????畫竹先畫竿。畫竿時注意中間部分的竹節(jié)較長,上下兩端的竹節(jié)較短。點節(jié)時筆墨較重,行筆如寫書法,不要完全地重復,注意濃淡干濕變化。
????在主要的竹竿上加分枝時,不要只加一邊,以免畫面重心不平衡。小枝的形態(tài)如鵲爪。而畫風,雨竹時,會有相應的變化。
????畫竹的用筆如同寫書法的用筆。畫竹根及主干時如“楷書”筆法,穩(wěn)健而力透紙背;畫小枝杈時則用“草書”筆法,行筆流暢,一氣呵成。
????一幅畫面中如出現(xiàn)幾根或幾十根竹,要注意各根竹和竹節(jié)處,不要在一條水平線上。畫竹竿時應有筆墨變化,通過竹竿的粗細,用墨的濃淡干濕等來營造出虛實關系和空間感。
????畫竹葉,要……
????畫竹的頂端或枝梢,要……
????畫新竹……
????畫風竹……
????畫雨竹……
????“二蠶抵首”的組葉技法是……
????“分”字的組葉畫技法是……
????“四魚”的組葉技法是……
????“高飛孤雁”的組葉技法是……
????畫竹講究構圖,講究聚散關系。一幅畫中竹葉的布局有聚有散,不可均勻?qū)ΥD睦餅榫?,哪里要散,哪里留白,都應在作畫之前有所考慮,有所計劃,此之謂“胸有成竹”!
????安憶便在拿到畫筆這短短的時間內(nèi),一切昔日關于畫竹的積累經(jīng)驗、各種技巧,都全部涌了上來!
????可單單憑借這些,所畫出來的有關竹子的國畫,最多也只能被嚴厲到苛刻的徐禮永老師評價為“垃圾”而已,因為一幅用完美技巧畫出來的畫,終究只是一幅畫,一件死物!
????只有當畫中融入精氣神,融入屬于作者本身對生命對世界的感悟之時,它才有了神韻,它才會真正成為一幅傳世之作!
????因此,真正永遠傳承下去的名作實在太難得了,而臨摹的贗品,哪怕足以假亂真,卻永遠也無法達到原作的高度,正是由于它本身沒有原作者的精氣神!
????詩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復須人為。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漢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胡部何為者,豪竹雜哀絲。后夔不復作,千載誰與期?
????不僅僅是文章,名畫亦是“妙手偶得之”,如果安憶沒有遭遇那人生之中最低谷最磨難的經(jīng)歷,她就無法體會她即將要畫的《竹石圖》的精神,哪怕她對清代著名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燮鄭板橋先生的那首《竹石》已經(jīng)熟得不能再熟,翻來覆去都不知道背了多少遍。
????但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難道是沒有遭遇過打擊一生順利的作者能寫出來的么?能體會到那種被“千磨萬擊”的感覺么?
????而徐禮永老師對安憶的喝罵,更是刺激到了安憶,在記憶之中,徐禮永一開始收安憶做自己的學生時,不知道有多和藹親近,像是發(fā)現(xiàn)了一塊絕世瑰寶,但那段時間實在是太短了,短到在長時間的學畫過程中,都可以完全忽略掉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