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無聊乃是人類最大的敵人,這個時代不可能天天開朝會,這很合理,畢竟就算有那么多事情處理也沒那么多肉給一票貴族大臣吃啊。
像唐中期以后,為了節(jié)省公務(wù)餐費一樣也是盡量少開或者不開,又或者壓縮朝會時間,在中午吃飯前把事情搞定。
這足以說明,公款吃喝問題的嚴峻性從遠古就存在了,所以,這是無所事事的一天,子受坐在商王宮里面,看著泥胚的墻壁,實木的房頂和中央的火塘發(fā)呆。
至于說姜氏,她倒是事情比較多。馬上就是春耕了,她要去神廟祈福,舉行一大堆的復(fù)雜又沒卵用的儀式,只剩下子受一個人,連找老婆嘿嘿嘿打發(fā)時間都不可能了,那真是太慘了。
不過,前一天考慮到要改革農(nóng)業(yè),現(xiàn)在就可以先觀察一下種植和農(nóng)業(yè)的情況,想到這里,子受站起身來,這個時代的商王可沒有后世的皇帝那種前呼后擁的排場,當然也沒有什么輕易不得出皇宮的規(guī)矩。
開什么玩笑,沫都一共才多大點啊,所謂的商王宮也沒多大啊,弄得他現(xiàn)在就想修鹿臺奇觀了,這個低矮又簡陋的住宿條件簡直太惡劣了,昨天晚上甚至還在床底下發(fā)現(xiàn)了蛇。
“惡來,陪我出去看看外面的耕地”
“是”宛如黑熊精一樣的壯漢什么都沒說,作為商王視察領(lǐng)地和農(nóng)耕是基本功,本來他還不知道怎么勸誡一整天跟個葛優(yōu)似的躺在床上的商王差不多休息夠了,該出去親農(nóng)耕了。
帝辛子受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聰慧而有主見的人,從登基以來貶斥了不少嗶嗶不停的老臣和貴族,弄得周圍的那些拱衛(wèi)方國怨言四起,如果不是他娶了姜氏,獲得了烈山氏的支持,這個事情就很難收場了。
準備車駕和簡單的護衛(wèi)沒花費多少時間,就在子受準備上車的時候被惡來叫住了,“大王,您的佩劍呢?”
“你去給我拿”
“哪一把?”
“......你看著辦”
“這......”惡來很困擾的摸摸頭,轉(zhuǎn)身進了王宮,然后子受才露出了困惑的表情,佩劍還有哪一把的說法?等等,這個時代的劍好像是青銅的,只準備一把好像確實不行。
打兩下不是彎了就是斷了,那當然不能只準備一把啊,起碼得有三把備用的玩意兒才行。
“大王,你的佩劍”惡來抱著一柄包裹在白色虎皮內(nèi)的長劍出來,真的是長劍,大約有1.2米的長度,看上去就比周圍侍衛(wèi)們帶的只有40~50公分的青銅劍長了一倍多。
子受接過長劍,感覺重量不算太過分比起想象當中要輕得多,當然也可能是這幅身體的力量要大得多,話說,為什么會這么長?
他看了看惡來的佩劍,也比侍衛(wèi)的長一些,難道說劍的長度等于身份高低?
子受沒有拔劍看看的想法,天知道這在這個時代又有什么象征意義,萬一這是類似諸葛手里的羽毛扇一樣的,拔劍等于開戰(zhàn)的話,那就麻煩了。
子受將劍橫在膝蓋上,順帶一提,跪坐可真他娘難受,下一次一定要在車上備個椅子或者馬扎之類的東西。
劍鞘外包裹著一層毛茸茸的虎紋皮毛,應(yīng)該是虎皮,考慮商的朝貢領(lǐng)地位置,放在現(xiàn)代可能是牢底坐穿皮——野生白化華南虎皮——起碼一個加強營的老叔會把你徹底包圍起來。
“出發(fā),先去附近的農(nóng)田看看?!?br/> 商周是標準的井田制,將土地以道路、溝渠分為九塊,周圍是八家私田,中央為王田,這里的八家不是指八戶人家。
在商周時期的“家”是什么?是指一個貴族姓氏,擁有私兵、城鎮(zhèn)、將領(lǐng)、門客、家族官職的勢力,因此,才有家國天下的說法。
當然,這個還能繼續(xù)往下細分,具體一點的結(jié)構(gòu)就是,沫都周圍的廣袤領(lǐng)地就是屬于商王的王田,由國人和貴族奴隸耕種,而這片王田周圍就是分封貴族的封地,環(huán)繞這個巨大的井字方格就是所謂的“邑”,也就是依托于貴族和人口形成的小城鎮(zhèn)。
而這樣的大方格里面又可以分為無數(shù)個井田小格子,例如在沫都周圍的王田就是由八戶國人耕種周圍的八塊土地,每塊100畝左右,而中央的田地由周圍八戶人免費耕種。
而這九塊地實際上都需要交納貢賦,包括周圍分封給貴族的那些也是,但是,區(qū)別在于這個貢賦本身上。
王田的國人只需要交納給商王的貢賦,而中央公田則是全歸商王所有,而周圍的封地上就不一樣了。
貴族需要按照封地大小給商王交納貢賦,而同樣的,地方上耕種的野人奴隸也需要給商王交錢,他們要交兩份,一份商王,一份貴族的就是這么簡單——大致上,商朝的井田制就是這樣的結(jié)構(gòu),和周朝的區(qū)別還是有點大的。
同樣,子受也知道了什么叫做“封地”,圍繞每一個標準的900~1000畝的井田都有修建大約半人高的土墻,并且在四角立有土堆,這個玩意就叫做“封”,將整塊地封閉起來。
主要原因是這個時代的野獸非常的多,多到什么程度呢,多到打獵被稱之為“田獵”,在田里打獵的程度,如果不修這種矮墻,還有放哨用的土堆的話,野獸就能給你禍禍掉一半。
而那些野人(野外,郊區(qū)住的農(nóng)民)也能給你禍禍掉剩下的一半,土堆上一般插著界標,表明這塊地是屬于誰的,整個國家的土地都是這樣均勻的分成一個個的棋盤形狀,足以讓強迫癥患者滿意。
但是,這種劃分法僅限于華北平原之類的擁有大量平坦土地的地方,諸如西岐、南方方國等等就不行了,所以,有認為這種井田制也只有在商朝有施行,之后周朝雖然號稱井田,但是也沒有完全施行。
此時正值春耕時期,農(nóng)田里面可以看見成群的奴隸在國人的驅(qū)趕下耕種,這些奴隸的來源非常的復(fù)雜,有的是戰(zhàn)俘、有的是從周圍方國和諸侯那里進貢的,有的是去南方和山東劫掠的。
“走近點”子受表情有點嚴肅,這些人使用的種植方式很原始,標準的刀耕火種,幾個奴隸拿著火把將生長起來的雜草燒掉,后面提著藤編的簸箕的奴隸將草木灰燼收集起來。
而走在后面的奴隸用骨質(zhì)的造型別致的農(nóng)具在地上戳來戳去,試圖把地下的根莖戳爛,然后再把種子點在坑里。
對于人力的消耗非常大,而且效率也很低,基本上子受看了半天他們都沒處理完一畝地,而這樣的耕作發(fā),糧食的產(chǎn)量估計也很可悲。
所以某種意義上獻祭奴隸也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辦法——因為糧食養(yǎng)不活這么多人——這還是商這種到處搶劫,不全靠種地的。
農(nóng)具,主要為骨質(zhì),部分為木質(zhì),沒有看見任何金屬的成分,還有使用的石器的;種植方式,標準的刀耕火種,原始到子受差點想跳進去讓這些人馬上停止這種浪費種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