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眼紅的木駝,我得趕快回到太昊。
????太昊的豐收已經(jīng)在即。
????站在神山背后的山坡上,五公里內(nèi),十多座大小丘陵上,1000多畝粟地澄黃一片,沉甸甸的粟穗將粟桿壓彎下了腰。
????金秋的微風在粟地里掀起漣漪,向神山送來粟粒的清香。長老們和我站在一起,不需要我再說什么,秋風中已經(jīng)有粟米飯的味道。
????這片粟地,不過花了族人一個月的時間開荒和播種,除了薅草,少量的澆水,平時也沒有什么管理工作,粟的田間管理比稻要少得多,也比較耐旱。但就這一季的收成,將滿足神山下的太昊族人近兩年的食物需要,可以替代超過一萬只牲畜所能提供的肉食。
????工匠們正在趕工,將在開鐮前完成所有糧倉的建設工程,由于洪水耽誤了工期,風余已經(jīng)加派了人手協(xié)助建房,為此基本把狩獵工作停了下來。這個階段不足的肉食,我讓風余放心地安排宰殺一些牲畜。
????剛開始風余執(zhí)行我的命令還有一些猶豫,但秋收臨近,他終于放心的開始下令宰殺部分牲畜。
????在粟粒入倉之前,我還是不能放心,一方面天天到工地督促倉庫建設,另一邊密切關(guān)注粟地里有沒有蟲害,一場小規(guī)模的蟲災就可以將這一季的收成化為烏有,讓我不敢掉以輕心。
????但勞動人民就是歷史的推動者啊,我對此有極深感受。
????在我為糧倉工期擔憂時,幾名“伐木工人”發(fā)明的新方法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以前因為主要工具是采用石斧,將一棵近30厘米的樹砍倒需要一名強壯勞動力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這大大制約了工程進度。
????后來一名“伐木工人”受到采石場用牛馱石塊的啟發(fā),試著將一頭牛牽到森林邊。將一棵樹砍到只剩一半的時候,套上牛一拉,樹干“咯嚓”一聲就倒了下來,將牛背也砸傷了。
????但其他的族人卻幫助想到了補救辦法,第二次實驗的時候,就使用了兩頭牛。分別朝不同方向拉,這一次成功了——樹干倒在兩頭牛中間。
????新方法的使用將伐木速度加快了一倍。也保證了在秋收前五天,所有的糧倉就已經(jīng)落成,并做好了所需要的木倉斗。
????開鐮的日子到了。近2000勞動力分成收割組和運輸組,先隨我和長老團一起用三牲祭謝過祖神,再開始緊張地收割工作。
????割下來的粟穗在神山的石臺和糧倉的屋頂上晾曬,仍然顯得地方不夠。最后只得讓木工們趕制木架用于晾曬,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入倉的速度。幸好我也早有心理準備,將收割分為三期,大約十天左右才將所有粟穗入倉。面對山堆海積地粟穗。原來大元過來的工匠和騎兵們早就已經(jīng)有了免疫力,卻讓太昊各部族和新來的姜族人目瞪口呆。
????近2000噸粟穗,加上牲畜放牧。足夠支撐族人兩到三年,不再需要進行狩獵。不用再冒生命危險獲取食物。
????太昊族人不用再餓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