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參將告訴賀六,趙簡之的侄子趙奎為韃靼人打開了北偏門。
賀六命手下力士打探趙奎的下落——此人竟然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位北偏門旗牌官在大同兵敗后,竟然跑到了宣府——投到了時任宣府知府王庭書麾下。王庭書調(diào)任大同巡撫,趙奎竟跟著回了大同。
如今,趙奎已從當初的北偏門旗牌官,高升大同參將,總領東正門、南偏門、南正門三門防務!
賀六得知這一消息后陷入沉思:前任巡撫——那位“殉國”的趙簡之大人是裕王爺?shù)娜恕?br/> 現(xiàn)任巡撫——王庭書,亦是裕王爺?shù)娜恕?br/> 前任總兵——李虎,是嚴閣老的人。
自他賀六來了大同,王庭書便一直有意無意的暗示他,李虎通敵。
難道說,是西北邊鎮(zhèn)的裕王黨人,聯(lián)合起來栽贓陷害嚴黨的李虎?
九邊的帶兵將領,大部分都是嚴黨中人。自大同之敗后,皇上似乎有些信不過這些嚴黨的邊鎮(zhèn)將領。這些時日,朝廷頻頻發(fā)出調(diào)令,九邊總兵,竟有一半兒換了人。自然,新到任的將領們都是裕王一黨。
難道說,裕王為了讓嚴黨失去皇上的信任,不惜讓大同衛(wèi)數(shù)萬將士殞命沙場?
賀六已經(jīng)不敢再想下去了。
身旁的老胡似乎看透了賀六的心思。他嘆了一聲:“裕王也太心急了些吧?皇上生有八個皇子,如今皇子們早夭的早夭,病故的病故。皇上現(xiàn)在就裕王這一根獨苗?;饰贿t早是他的。大同之敗最大的幕后黑手要真是他,那他也太不拿大明的江山社稷當回事了!”
賀六笑了笑:“老胡,你說這案子咱們還查下去么?若是查下去,咱們會得罪儲君——得罪未來的皇上!到時候他登了基,還有咱們的好果子吃?”
老胡道:“不查下去,皇上、陸指揮使那邊你怎么交代?”
賀六道:“說句大不敬的話。如果堂堂的一國儲君,視邊鎮(zhèn)將士、百姓的性命如草芥。那他根本不配做儲君!這案子,我還是追查下去吧。不過追到‘死遁’的趙簡之那一層就得罷手。我老覺得,數(shù)萬邊鎮(zhèn)將士的英靈在看著咱們!”
老胡嘆了口氣:“老六啊,你這人就愛刨根問底。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刨根問底有時候是會害死人的?!?br/> 京城,裕王府。
裕王爺穿著一身赭袍,端坐在太師椅上。
他的下首坐著幾個人:內(nèi)閣次輔徐階、兵部尚書張居正、戶部尚書高拱、尚未赴任的新任大同總兵陳道南、來京述職的南直隸巡撫趙貞吉。
張居正開口道:“王爺,諸位大人。嚴黨誤國!嚴嵩的干兒子李虎,一天之內(nèi)丟了大同衛(wèi)。據(jù)我所知,這李虎這幾年一直在跟韃靼人暗通款曲。去年趙簡之大人就三次上折子參他通敵!大同衛(wèi)之敗,對朝廷來說,是好事,也是壞事。至少讓皇上看清了嚴黨的那些邊鎮(zhèn)將領靠不住!”
高拱亦道:“沒錯!這一陣,皇上連撤了嚴黨幾名封疆大吏、邊鎮(zhèn)將領。都換上了咱們的人?;噬纤先思?,終于看清了嚴嵩的嘴臉!”
裕王開口:“陳道南。此去大同,你要整軍經(jīng)武,為朝廷,為皇上,為本王守好大明的西北門戶!”
陳道南拱手道:“是,王爺!不過臣有一事要稟奏?!?br/> 裕王是儲君,所以陳道南在他面前自稱為“臣”。
裕王道:“但講無妨!”
陳道南侃侃而談:“臣此去大同,要重整大同防務,需要大筆的軍餉。高拱大人管著戶部,到時候軍餉的事情,還要請他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