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衣著光鮮的年輕公子光臨,早有人迎將上來把李名帶到了場子中,磨勒卻被留在了外面等候。原來,這些大青樓等級分明,除非為要人顯貴的隨從,否則一般來客的奴仆是不被允許入內(nèi)的。
才進(jìn)到里邊,李名就聽周圍傳來一片叫好之聲。仔細(xì)看去,臺上在表演的卻正是那珠圓玉潤的鄭凈持姑娘。只見她懷抱琵琶,舞姿新穎別致,忽而是爽朗、敏捷的健舞,忽而又是舒緩、溫柔的軟舞,不時還擺出托盤飛天散花或童子足踏蓮花等各種姿態(tài);一具琵琶的彈法,也是在側(cè)身倒彈、昂首斜彈、背身反彈等手勢中輪番變換,端的美妙無比,比在東都之時的表演,似乎又增添了很多新的編排。
鄭凈持一曲方舞畢,臺下眾人爆發(fā)出震天喝采,其中又尤以一個破鑼嗓門的聲音最為響亮,那人卻是個魁梧武將裝束的大漢,旁若無人般哈哈大笑著道:
“好!鄭姑娘演的好!霍王爺我這廂有禮了!”
說完他一面吩咐邊上的手下慷慨打賞,一面就用色mimi的眼光盯住了走下去的鄭姑娘死死不放,直至她消失在后臺方才作罷。李名在離他不遠(yuǎn)處位置坐好,要了壺茶四處觀望中,周圍一陣喧鬧,原來又有歌舞妓們開始登場了。
這次卻是個場面宏大的多人組合表演,當(dāng)中舞妓四人,兩側(cè)有樂隊。左側(cè)六人,所奏樂器有羯鼓、毛員鼓、拍板、橫笛、篳篥、豎箜篌,另有一人耍盤歌唱。右側(cè)五人,所奏樂器有腰鼓、都曇鼓、方響、排簫、箏,也有一人耍盤歌唱。
兩邊樂隊管弦齊鳴,中間的舞妓則婆娑起舞,優(yōu)美、明朗的旋律中帶著清澈悅耳的高歌,場景頗有點(diǎn)象現(xiàn)代交響樂隊伴奏的歌舞劇,氣勢恢弘,蕩人心弦。
這樂隊演了幾曲,便也下去了。休息換場的間隙,臺下唧唧喳喳的談話聲是混成了一片。正嘈雜時,只聽急驟的鼓點(diǎn)聲起,忽地從臺邊一陣風(fēng)般就翻躍上來一名手持寶劍的勁裝女子,立時把全場壓得是寂靜無聲。
定睛一看,李名激動的差點(diǎn)沒掉下淚來——那女子不正是那自己心中掛念的公孫大娘又是誰?……佳人俏麗依舊,美目含情,只是體態(tài)似乎比從前瘦了些,但更顯出她婀娜起伏的英姿,上下凹凸有致,魅力分外動人。
公孫大娘卻沒看到李名,往臺下行了個禮,把劍就舞動起來,表演的是一套名為”西河劍器”的劍舞。但見銀光閃動,她挪動急如旋風(fēng),將那寶劍揮得是虎虎生威,綿密處則點(diǎn)滴不透,連身影也變得模糊在劍光當(dāng)中,二者宛若已虛化為一體。場中諸人,全是摒住呼吸,看的緊張無比,李名到那精彩之處,忍不住更是大喝一聲:
“好!大娘舞的真好!”
聽見這有些熟悉的聲音,公孫大娘的劍勢不禁略微停頓,速度放慢下來,于舞動的間隙中,她明亮的秋波便掃往發(fā)聲的此處方向,繼而盈盈落在了李名的身上。
瞧見她留意到自己,李名連忙微笑舉手致意,公孫大娘卻瞬間呆了一呆,差點(diǎn)就要徹底停下舞動的身姿——嘴邊掛著欣喜的笑容,鳳目中則隱現(xiàn)珠光,她抑制住激動的心情,勉強(qiáng)把這套“西河劍器”舞將完畢,接著又注視了李名一眼,也不顧臺下如雷般的掌聲和呼喊聲,她徑直就轉(zhuǎn)往后臺去了。
不多時,就出來個使女走到李名處,小聲道:
“這位公子,公孫大娘有請你到內(nèi)廂房一敘?!?br/> 點(diǎn)點(diǎn)頭,李名起身一路跟著她到了后院。
院中石徑兩邊的廂房內(nèi),不時飄出絲竹呤唱和陣陣談笑之聲,原來這里是ji女們私下接見貴客之處,與大場中的喧鬧之景相比,卻別有一番風(fēng)雅情趣。達(dá)官貴人們,有中意的自可投進(jìn)帖子來求約見,名妓們卻也可視其身價和名頭,再來決定是否會客。常有公子俠少為求得見而不惜一擲千金,卻總不能蒙獲青睞,最后只好垂頭喪氣而去。但也有些風(fēng)流名士,不花半文幾錢,照樣可與佳人一度春宵,留下千古傳世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