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我的話,朱瞻基立馬站起身來走到楊榮倆人跟前,單膝跪了下去,說道:
“請先生務(wù)必幫我家,瞻基必有重謝。”
楊榮瞥了朱瞻基一眼,將他扶起身說道:
“如果我要重謝,我何不拿著天子詔直接去找漢王邀功請賞?我來找你們,就是看在太子仁德,他比漢王更適合治理現(xiàn)在的大明帝國?!?br/> 聽楊榮說完,我和朱瞻基都沖著他一拜,夸道先生大德,小子自愧不如。
楊榮哼了聲,然后問道:
“現(xiàn)在皇上的心思是偏向于漢王的,你們得想個辦法將皇上這心思給勸住;另外漢王趙王手下有三千營五軍營,就憑你們現(xiàn)在一個神機營可還不夠?!?br/> 然后又看著我說道:
“加上你的暗龍衛(wèi)也一樣不夠?!?br/> 朱瞻基這時已經(jīng)恢復(fù)了往日的神采奕奕,信心滿滿地說道:
“兩位大人放心,事不宜遲,我們現(xiàn)在就去見皇上吧?!?br/> 楊榮和金幼孜點了點頭,站起身和我們一起走了出去。
來到中軍大帳,我看得出來朱瞻基的內(nèi)心還是有些焦急的,畢竟如果朱棣鐵了心的要將皇位傳承給漢王,那怎么勸都沒用。
掀開門簾,此時帳篷內(nèi)只有朱棣和張公公以及樊忠;見我們和楊榮一起進來的,朱棣嘆了口氣說道:
“看來你們內(nèi)閣還是選擇太子啊。”
楊榮點點頭說:
“皇上,如今國家疲敝,人民苦戰(zhàn)爭久矣;如果讓漢王即位,那必將又會是無休止的戰(zhàn)爭;
所以,無論是為了國家還是朝廷,我們內(nèi)閣始終都是覺得讓太子即位最為合適?!?br/> 朱棣掙扎的坐起來,問朱瞻基是否能有把握面對朱高煦朱高燧的發(fā)難。朱瞻基頓時跪了下去,連磕了三個頭,說道:
“爺爺,您知道您的孫子,這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像您這么偉大的人,所以孫子絕對不允許自己碌碌無為一輩子。
記得出征前您就問我和瞻坤這個問題了,但我只能堅持我的看法,我不一定打得過,但我還是要打;
如果面對困境,我選擇退縮,那我就不配成為您,永樂皇帝的子孫。”
說完又是連磕了好幾個頭。
而我也跟著跪了下去,說道:
“爺爺,我會幫我父親,我哥守住這個位置;并且我也可以發(fā)誓,無論如何,我們手里不會有朱家人的血。”
朱棣嘆了口氣,閉上了眼睛說著這都是孽債;良久,朱棣睜開眼睛說道:
“樊忠聽旨?!?br/> 一旁的樊忠單膝下跪,回道“末將在”。
緊接著朱棣便在張公公的攙扶下努力的站起來,讓張公公擬旨后便說道:
“朕今行年六四有余,在位已有二十二年,自登基以來,有拓疆土,揚國威之功;也有興土木,好征戰(zhàn)之弊。
今歲已登耆,心思疲憊,朕已不思功過之憂,功過自有后世評,唯有一憾
,未曾定北疆,望后世子孫成之。
連年征戰(zhàn),國疲民憊,新皇需有仁義之心;所幸朕之嫡長子,恭儉仁恕,且監(jiān)國多年,對國事了然于胸。
其人人品貴重,深肖朕躬,上遵祖訓(xùn),下順群情,必能克承大統(tǒng),即皇帝位?!?br/> 說完,看著桌上已經(jīng)擬好的圣旨,讓張公公蓋上帝印;然后看向我們,走過來拍了拍我肩膀,說道:
“瞻坤啊,記好你所說的話,你能這么說,爺爺也相信你能做的到?!?br/> 我雙手抱拳說道:
“爺爺,孫子不會讓你失望的?!?br/> 一旁的朱瞻基也鄭重地磕了頭扣謝天恩;待蓋完大印后,朱棣讓金幼孜將此遺詔帶回京城,交由工部。
金幼孜剛接了過去,朱棣又想了想,讓他先放下遺詔,待回到京城后按流程來走。金幼孜無奈,只能放下遺詔。
時間這么一天天的過去,返京的隊伍也來到了蒼崖,此時為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五日;
此時朱棣的病情已經(jīng)越來越重,我和朱瞻基日夜陪在他的身邊悉心照料著;這天,他問著還有多久可以到京城。
我沉重的說道,大概八月中旬可以到京城,朱棣聽完虛弱的點點頭;此時門外突然傳來樊忠的喝罵聲:
“你們倆人是誰,鬼鬼祟祟。”
沒多久,樊忠便提著倆人進來,說道:
“啟稟皇上,外邊倆奸賊一直在窺探圣駕,該怎么處理。”
朱棣抬起眼看了一下,便讓我來處理這件事;我走到他們面前,看了看,問道:
“你們是趙王爺?shù)牟肯掳桑\衣衛(wèi)出來的?”
兩人拒不回答,我笑了笑,也不跟他們多說廢話,讓人去把陳宇找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