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快出去用雪擦一下,擦一下免得起水泡!”原本只想著讓周建良近距離感受一下火爐的便利,卻沒想到差一點兒將對方的手指變成烤腸兒,張潛心中不禁有些內(nèi)疚,連忙催促此人出去用積雪冷卻的方式減輕燙傷癥狀。
誰料,那周建良卻對他的話充耳不聞。先將焦黃色的手指放進自己嘴里隨便吮了吮,隨即又退開半步,第三次躬身施禮,“用昭兄,可否將這火爐的圖紙傳予朔方軍。在下代替全軍三萬將士,先給用昭兄施禮了!”
“那有什么不可,這火爐構(gòu)造極為簡單。圖紙就放在我身后的案子上,用過飯后,你盡可與火鍋兒一起拿走!”火爐原本就是給朔方軍準備的,張潛當然不會拒絕。笑著走上前,再度托住周建良的胳膊,“你我一見如故。當日紫宸殿中,張某還多次蒙你仗義援手。所以,周兄還是不要如此見外才好!三師弟,回頭你再去甲杖署,打一套火爐給周都尉帶上做樣品。也省得他回到朔方之后,還得對著圖紙從頭摸索?!?br/> “是!”小胖子任琮不明就里,卻答應得極為爽快。
那火爐的構(gòu)造他看過,不過是幾塊鐵皮敲一敲的事情,造價遠遠低于紅銅小火鍋。而這周建良,就說當日還在皇帝面前,替自家大師兄出過頭。當然值得他任琮,也拿此人當朋友交上一交。
然而,周建良聽了,卻立刻扭捏了起來。紅著臉掙扎再三,才頂著一腦門子汗珠兒解釋:“用昭兄,張少監(jiān),周某,周某要這火爐圖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而是要找鐵匠在朔方軍中,成批打造,交予弟兄們使用。我知道這么做,對用昭兄很不公平。但周某是個窮別將,我家大總管,也一向清廉……”
“周兄這么說就見外了,我既然把圖紙給了你,你當然可以隨便處置!甭說是用在軍中,哪怕是讓手下人造了去賣,都由你。自家兄弟,何必跟我解釋這么多?!”對厚道人耍心眼兒,張潛心中多少有些過意不去。但是,為了自己和紅寶石姑娘的未來,他依舊大笑著擺手。
結(jié)果,他越大方,周建良越覺得受之有愧。又猶豫再三,忽然把心一橫,結(jié)結(jié)巴巴地許諾,“終究,終究不能讓用昭吃虧太多!也罷,周某拿不出太多東西回報用昭。下次再與突厥人作戰(zhàn)后,一定豁出臉皮去,跟大總管討要一百顆首級,記在用昭名下!”
“別,別,千萬別!我要突厥人腦袋干什么?”張潛被嚇了一大跳,趕緊松開周建良的胳膊,后退擺手?!爸苄肿约毫糁桑菛|西弄到長安來,我根本沒地方擱!”
“不是給用昭把玩,而是給用昭拿來晉爵!”周建良聞聽,立刻知道張潛不明白那敵軍人頭的妙用。咧了下嘴,哭笑不得地補充,“你現(xiàn)在是正五品,卻有職無爵。而大唐晉爵,以軍功最為方便。一百顆敵軍人頭的功勞,應該足夠為用昭搏搏一個開國男了。雖然比不上再升一級,但府邸和車駕,卻可以上一個規(guī)格!如此,周某也不算虧欠用昭太多!”
“如此,郭某就代替我?guī)熜郑戎x過周都尉了!”沒等張潛弄明白周建良的話,到底什么意思,郭怒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跳起來,跟周建良敲磚釘腳。
“若是師兄能晉位開國子,今后周兄想要什么樣的鎧甲,只管開口!”任琮也不甘落后,舉起酒盞,在旁邊大湊熱鬧。
三人各自舉著酒盞,一飲而盡,然后相視而笑,彼此之間,好生默契。到了此時,張潛才終于琢磨過幾分味道來,心中頓時好生感動,干脆自己也舉起酒盞,狠狠陪了一大口。
原來那周建良,自有一番計算方法。那天他和張潛兩個都立下了護駕之功,過后他升了三大級,而張潛則從正八品一躍成為了正五品。其中差距,在他看來,就是張潛還比他多獻了一套風車和機井的圖紙的緣故。
所以,張潛的火爐沒有想辦法先進獻給皇帝,卻免費贈給了他,并且準許他在朔方軍中隨便打造。在他算來,等同于朔方軍拿走了張潛的一次晉升機會。所以,他能給張潛爭取到的補償,便是一百顆敵寇的頭顱。
如今大唐的爵位,已經(jīng)遠不如貞觀年間那么值錢。按照慣例,一百顆頭顱的功績報都朝廷之后,張潛只要稍加運作,一個開國男的爵位穩(wěn)穩(wěn)到手。如此,張潛就不算吃虧太大。他周建良今后想起今日此事來,也不會總是覺得內(nèi)疚。
“用昭你不要覺得受之有愧。你這個鐵爐子,拿到朔方軍中,可是神兵利器!”無怪乎張仁愿會把周建良派回長安來公干,此人雖然心機不深,做事卻絕對讓人舒服。
唯恐張潛覺得一百顆頭顱受之有愧,他放下酒盞之后,立刻主動解釋:“朔方那地方,每年八月剛過,便大雪紛飛??v使住在城里頭,弟兄們手腳上也生滿了凍瘡。軍中每年因為寒冷而受傷甚至病死的弟兄,數(shù)以千計……”(注:農(nóng)歷八月,胡天八月即飛雪并非夸張。)
原來,朔方各地,冬天酷寒難當。周圍又缺乏足夠的木柴,供大軍消耗。導致每年軍中都會因為凍傷和凍病,大量減員。
當?shù)刈钊菀椎玫饺∨锲?,就是泥炭。但是,泥炭之毒,卻無色無味兒。取暖用的地籠里如果放了泥炭,稍有不慎,一屋子的人,就會死于非命。故而,軍中向來是嚴禁使用泥炭,寧可在缺乏柴草時苦捱,也不敢讓大伙兒冒中毒之險。
如果張潛把火爐的圖紙給了朔方軍,并且準許軍中大量制造。今后每一伙弟兄,宿營時住在一個大帳篷里,架起一個鐵皮爐子,就可以用泥炭來取暖。(注:唐代軍制,每伙十人。)